家庭教育感悟(关于家庭教育的感悟读后感)
这几天我开始听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了。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对于我这么一个单身狗来说,原本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是我当下没有那么急切的事情,不过因为前几天表哥来向我求助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我才改变了想法:家庭教育不分现在和未来。
于是我决定陪着表哥一家一起学习家庭教育。
从我内心觉醒要闭关修炼开始,到现在将近15个月时间,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修身”。
《大学》中所说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半都说的都是“对内自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开始的。
当然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不会把目光放在“治国”和“平天下”上,最直接的能做到“齐家”就已经很好。
回顾过去15个月里的修炼,我确实体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重要性。
我一直形容以前的自己是一个负能量的集合体,内心是很“阴暗”的,看很多事情不顺眼,对身边很多事情都带着自己的评判,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生活里那些糟糕的事情,对很多事情都是心怀怨念又无法表达出来,内心是没有爱的。
很多时候,我都是带着面具生活,公私分得特别清楚,上班了就收起心里的怨念,带上假面具,装作一副毕恭毕敬、认真工作的样子,即使再厌烦,也会藏在心里不表现出来;下班以后就不想再去管工作上的事情,虽然这对于老师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每次下班后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心情就会特别的差,于是乎摘下面具的我就把这些糟糕的心情全都发泄在了家人身上。
可以说那时候的我,工作不顺利,和家人的关系也相当的紧张。
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行不合一”的表现,也就是无法“诚意”,对自己不诚实,对人也不诚实。而这种“知行不合一”所带来的,就是对自我的极度厌恶、以及调解不开的自卑。
有一段时间里,家里人为我张罗着各种相亲,都被我一一拒绝,因为我很自暴自弃的认为——我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又怎么能期待别人喜欢我呢?
看书的初衷,是为了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不过我也知道,看书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所以我很认真地对待看书这件事,不是在无聊的时候才会拿起一本书看看,而是当做一个习惯来培养,当做一件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来培养。
一连四五十本看下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直到遇到了《大学》。
我把那次听《大学》讲座的经历当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大学》,我才把很多东西融会贯通起来,才有了一次“质变”——因为看了不少书(格物),因此了解了很多从前都不知道的知识(致知),在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各方面以后,我慢慢地就不自欺了,很多事情都能发自内心的去做(诚意),看待事物都能更加客观,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去给事情下定论、贴标签(正心)。
这是我在第一次读《大学》的时候体会到的那种“不知不觉间竟然就按照先贤的方法做了、成长了”的惊喜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抛开所有的喜好感觉,开始正视曾经那段我非常不喜欢的教学经历。
可能在我领导和同事的眼里,我是一个很认真勤奋、性格很好、很有耐心的人,那时候周围的人都对我说:你适合当老师。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所有的缺陷都会在我站上讲台的时候暴露出来:容忍不了学生的错误,并且这个容忍度随着我工作年龄的增长而大幅下降。我经常在教室里大吼大叫,对学生的批评不留情面,当然也会注意措辞,但是每次生气发怒过后又会有深深的自责和懊悔,总是提醒自己不能这样、一定要改正过来、要对学生温和有耐心,但回到学生面前,我依然压不住内心的火。
那时候我经常性的气虚,发火发到没力气讲话,胸口发闷,只能靠吃药调节,有时候甚至会想,我会不会哪一天猝死在讲台上。
我曾经在晨会课上对学生说:“相处这么久了,你们都该知道我脾气很不好”,然后底下学生回了一句:“不,老师,你不是脾气不好,你就是火气有点大”。(每次想到这个都有点好笑。)
因为长期陷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我的自尊心被打垮了,工作上充斥着无力感,每天都活在后悔里,找不到成就感,也得不到别人对我教学成绩的认同……
我总是说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才辞的职,其实这份不喜欢里包含了很多无法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因,想要教好学生,却又担心自己给学生造成更多的心理阴影。由于当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做出了斩断一切的选择。
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当初的教育方法,只能说都是一种“狗皮膏药式”的教育方式。
“狗皮膏药式”教育方式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名称,具体说来就是一种只能暂时性解决当下的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一种教育方式。就好像一个坏了的盛水木桶,出现了一个洞开始漏水,就拿张胶布贴一贴把洞堵住,但这张胶布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木桶漏水的问题。
那时候的教育方法,很多来自前辈的经验,更多的则是自己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深种在内心的潜意识行为,这些教育行为不经过思考,只凭本能去做事。而所谓的前辈的经验,基本上也是依据他们的教学经验得来的,很少会真正去运用那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
不思考放任自己的本能做事,一遇到问题就只能凭借那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表面,然后这些问题就像杂草一样除掉一把又长出来,长出来又除掉,反反复复,陷进恶性循环。
而我之所以当初被无力感缠身,也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还能有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是自暴自弃的认为“这件事只能这样了”“解决是不可能的”……
我现在做事的理念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一旦觉得做这件事感到很痛苦、或者做不下去,那么只能说明我用错了方法。
当然,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辞职这件事。虽然也有想过如果在辞职之前就开始看书会怎么样,但我也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辞职了要寻找新的出路,我不会拾起写作这件事,也就不会因为想要积累素材去看书了。
今天早上和表哥表达我的理念,我告诉他,我只能帮助他,给他和嫂子提供一些方法,但真正能够解决他们孩子成长中问题的人,只有作为父母的表哥和嫂子了,我说我会和他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互相探讨着去解决一些问题。
我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希望表哥和嫂子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也只有在“修身”过后才能去“齐家”。
我想我目前的这些教育理念,都是因我“修身”加上过去教学的经验,所得来的“触类旁通”的理念,正因为知道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低效、不合理,才能明白什么样的方式更高效、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