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惩罚小孩(小孩犯错以后的惩罚)
01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惩罚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降低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产生畏难,对抗情绪,孩子犯了错,要用耐心和爱来感化和教育孩子。
而有的家长则认为,惩罚是必要的,做错事就应该承认责任和后果,如果父母不管教,以后就会遭受社会的毒打。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直言:“教育孩子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
钱教授认为: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要管教,犯错要付出代价。
这番话语惊四座,堂堂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竟然站队惩罚教育。
很多网友都很赞同钱教授的话,有网友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眼里都是宝贝,打不得骂不得,在学校里老师也不敢罚,孩子如果长期犯错,没有得到惩罚,没有修正错误,就难以走入正途。”
还有网友说:“很认同钱教授的惩罚教育理念,如果只给孩子搞快乐教育,以爱的名义在教育中让步,舍不得惩罚孩子,以后受伤最深的往往是孩子。”
其实,钱文忠教授讲出这句话并不奇怪,因为自己可谓是惩戒教育的“受益者”。
小时候,他很调皮,上课不听讲,成绩也不好,老师和父亲不间断地批评他、责骂他,火气一上来,父亲也会直接动手揍他。
长大后,再回想童年的那些时光,他不禁感叹,正是老师和父亲没有在他该管教的时候放纵,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有人问他:那他们小时候打你,你会记恨他们吗?
年幼时对父母的“恨”,随着时光的流逝,变成了如今对父母的“感激”。父亲虽然对他管教很严格,甚至严到不近情理的地步,但是人生最关键的几个时刻,他都是支持我的,20多年过去了,他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与日俱增。
教育路上最不该娇惯的就是孩子,只有狠心地管教,孩子将来才能成器。
就像钱教授说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没有惩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插入一个小调查——
02
教育要有力量,就需要适度惩罚
不只在演讲中,钱文忠在接受采访和参加节目的时候,也多次倡导惩罚教育。
钱文忠教授在做客《你好,爸爸》时就曾说过:我认为对孩子适当是可以体罚的。
“适当”二字,道出了惩罚的真谛。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偏,“适度”则是边界,是原则,是惩罚能否生效的根源。
有的家长,一看孩子犯了错误,二话不说,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暴打。他们以为疼痛会让孩子记住错误,认真改正,但其实呢?
曾经看过一幅图片,图片中的父亲对着儿子举起了愤怒的手,而年幼的孩子,则蜷缩在椅子上,惊恐的看着父亲,握着小拳头想求饶。
这样的惩罚,留在孩子心中的,一定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钱文忠教授说:“我提出的惩戒更多的是有感于现在独生子女、隔代亲的现状,孩子成功是大多数中国人幸福的源泉,我们愿意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但是社会不是真空、不是温床,‘惩戒’教育的背后,是用更长远、更负责任的感情去爱自己的孩子。”
钱文忠从小就严格要求儿子,儿子在父亲的教育下对待老师很尊敬,从来没有欺负过同学。钱教授认为一旦孩子的行为举止出现问题的话,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但是教育惩戒并不代表打骂孩子,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为了纠正孩子眼前的错误和违规行为,是不以损害孩子的身体为前提的。
适度的惩戒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让孩子知道不可碰触的底线在哪里,让孩子学会敬畏。
03
教育的终极使命是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当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惩罚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有温度也有态度,有爱护也有严厉。那么,什么才是适度的惩罚呢?
1,教育孩子情感在前,约束在后
李玫瑾在《孩子成长公开课》节目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因为工作忙碌很少管孩子,孩子和爸爸越来越疏远。如今,孩子16岁了,开始沉迷于网络,还经常不回家。
爸爸知道后非常生气,把孩子揍了一顿,孩子依然没有丝毫改变,爸爸又揍了孩子一顿。后来他无意间翻开家中的相册,发现儿子竟然用刀片把他的脸给划掉了。
李玫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在前,约束在后,没有建立情感链接,管教是起不到作用的。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该先弥补情感关系,他建议这位爸爸多陪伴陪孩子,和孩子关系越好,亲子沟通的质量就越高,教育也越有效。
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让孩子确认自己被爱。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管教才会越容易。
2,先冷处理,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孩子犯错,先别着急批评和管教,先让孩子的情绪冷却一会。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做错事的后果,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到:女儿圆圆在刚上学时,一回来就是吃东西,玩耍,看电视,磨蹭着不写作业,只有她提醒时,女儿才记得写作业,后来,她怕女儿会养成依赖的习惯,就不再提醒女儿写作业。
有一次,圆圆准备睡觉时,才想起作业没写,怕老师明天检查,急得都要哭了,她没有责怪圆圆而是语气温和地说:“谁都有忘记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想想怎么补救吧”,妈妈的话,让圆圆的心情平复了下来,赶紧起来写作业。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才会在错误中成长。
3,惩罚有标准
就如同钱文忠教授说的,惩罚要有一定的标准。他提到的只能打手心,不能打头,如果要用教具,用戒尺,不能用板凳,惩戒的时候,必须是几次劝解无效。
惩罚是因为做错了,但是到底什么是错误呢,一定要有个标准,也就是规则。就是说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套可行的规则,同时规定奖惩措施,孩子做错了就要执行惩罚。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4,关起门来,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都喜欢当众教子,以为能让孩子长记性,殊不知,当众教子只会把孩子的自尊碾碎,在孩子的心里生成一道难以弥补的疤痕。
古书《呻吟语》中提到爱子七不责,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
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场合,把孩子带到没人的地方,或者回家之后再教育孩子。
给孩子留点体面,先呵护孩子的自尊,再进行教育。
为人父母后,我们都想努力成为好的父母,也想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那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需要温柔,也需要坚定的力量,而适度的惩戒会让教育更有力量,孩子心中有敬畏,才会行有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