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家庭教育中爸爸更重要)
我有一个好爸爸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做起饭来锵铛铛 锵铛铛
洗起衣服嚓嚓嚓 嚓嚓嚓
高起兴来哈哈哈 哈哈哈
打起屁股啪 啪 啪啪啪啪
嗯 真是稀里哗啦
爸爸 爸爸 爸爸 爸爸 好爸爸 好爸爸
哪个爸爸不骂人
哪个孩子不害怕
打是亲来骂是爱
哪个不是好爸爸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这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一首儿歌,估计每一个在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都听过,会做菜,会打屁股,会洗衣服,会骂人,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是亲来骂是爱,哪个不是好爸爸”,你是认真的吗,真的确定这样可以?
为什么成为“好爸爸”这么值得聊?
在某度搜索里输入“好爸爸特质”竟然出现1,350,000个结果,面对如此众多的说法,瞬间有脑袋要炸开的感觉。
So Why???
1.在国内传统的家庭环境里,家庭教育多是由妈妈责任,爸爸的角色缺失严重,这些年甚至会有“丧偶式育儿”等极端的说法,导致爸爸们的反抗和焦虑,以及反思。
2.有些跟爸爸关系不好的朋友(无论男女)可能想在这里寻找到支持自己的观点,顺便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看,我之所以现在会有这些问题,是因为爸爸做的不够好。
3.正在准备成为爸爸的男士,希望得到一些“科学”的指导,尽量排除教育过程中可能的谬误,努力成为一个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好爸爸。
4.妈妈们借机制造话题并提供方向,给爸爸们压力,让他们回归或者更多参与家庭教育,减轻自己压力的同时,也缓解自己的焦虑。
定义“好爸爸”挺难的?
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但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对于好爸爸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提出的 “好爸爸”的标准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欠缺了这些?还是因为这些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了很好的优势?这个话题的结果并不统一,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话题才更有了讨论的必要和价值。
成为好爸爸你可能需要什么特质?
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同学中学早恋,给班花写纸条,被班花举报到班主任那里,接下来的故事逻辑很简单,叫家长!爸爸来到学校之后,态度极其谦恭,问老师的第一句话是:“老师,对不起,发生什么了,是他写的不好吗?这方面我的经验也不太多,可能没办法给他更多的辅导。”老师当场无语石化……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功能的探讨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那么,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成为一个好爸爸呢?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前面的小故事里描述了爸爸的一些特质,比如幽默,比如谦恭,比如做孩子的朋友,比如成为孩子背后的支持者,这些都可能是支持男人成为一个好爸爸的特质。
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算是“好爸爸”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你自己认为的“好爸爸”的标准是否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那我们还需要努力成为好爸爸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可能要根据与孩子的匹配程度来界定,下面是一些根据研究的统计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大致可以作为参考,或者算是抛砖引玉:
1. 你的生命我参与
虽然爸爸们在多数家庭可能是养家糊口的人,但并不意味着爸爸们就应该把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留给妈妈们。
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恐惧等等,甚至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巧,陪伴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2. 学会对孩子说抱歉
当我们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时,我们就在用行动教给让孩子为他们的错误负责。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爸爸有时候需要放下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可能的错误低头。
我们常说需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这个可以是尝试的第一步,而不是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粗暴地回应一句“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
3. 关心爱护孩子的妈妈
某些研究者都会把妈妈称为“第一家长”,而爸爸是“第二家长”,这是由孩子与母亲曾经的长期共生决定的,尤其是在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在照顾孩子本身这个事情上,父亲可能并不是那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把孩子的母亲照顾好,为母亲提供良好的精神和心理支持,与母亲共同建立一个稳定、温暖、坚定、健康的关系,这个是孩子成长、形成好的依恋关系、人格塑造过程中最优质的资源。
4. 避免双标
没有人喜欢言行不一的人,爸爸讲道理或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对孩子使用不同的规则,避免双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规则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规则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同的标准,比如教育孩子少玩手机,你可能就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行为,言必信,行必果,孩子们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当你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起手机的时候,你的言语是没有力量的。
5. 设定明确的界限和期望
给孩子安全的保护、良好的教育,同时爸爸也有自己的个人成长和个体的生活。
帮助建立孩子边界感和同一性,在保持亲密关系、提供稳定支持的同时,让孩子学习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有足够的勇气,既不担心受怕,也不过度亲密有明确的边界感,这是孩子自我同一性成熟的重要过程。
6. 高质量陪伴
家庭环境和氛围是个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维系起来的,爸爸需要从工作或应酬中抽身,为家人腾出时间。
家庭模型中夫妻关系是核心,稳定而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同时,在陪伴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充满智慧的认知沟通,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交流,尽心投入是提高陪伴质量的重点。
7. 关注并帮助发展孩子的兴趣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妈妈是孩子婴儿期发展探索的“安全基地”,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家庭是一个人往更大范围拓展的“安全基地”。
爸爸在这个基地里要扮演一个保护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孩子的兴趣是更多探索的起点,让孩子在没有危险的环境里成长,他的内心会逐渐变得强大。
8. 允许孩子成为孩子
爸爸在与孩子互动关系中,在孩子行为的塑造上要提供足够的耐心,有一句话“养育孩子就像是牵着蜗牛散步”,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让孩子按照他的节奏成长。
成为好爸爸的诀窍——陪孩子一起成长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在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上曾做过研究,发现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也更好。在步入社会之后,也更容易成功。
这为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影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这就足够吗?似乎不完全是这样。
在前文提及的小故事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爸爸的特质,但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看上去是你用幽默缓解了尴尬,会不会让孩子认为你支持了他的早恋?
事实上当我们在谈论如何成为“好爸爸”的话题时,我们内心里想的更多的可能是如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幸运的是,你不是第一个爸爸,我们可以从很多优秀的爸爸身上学习并借鉴。
成为一个好爸爸的诀窍并不是要做到完美,而是要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向他人学习,也向我们自己的错误学习,懂得反思并且具有行动力是真正的关键。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只有陪伴,没有补偿。” 这是一句看上去有些令人伤感的话,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你相信与否,它就在那里。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父母是有保质期的,很短,只有10年。
过了有效期,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并不是说父母从此不存在了,而是说——过了10年之后,父母对于孩子产生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
我们不会做很多遍父亲,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仅有一次,让孩子“眼里有光,脚下有梦,手中有宝剑,活得闪闪发光。”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你准备好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