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育儿中的作用(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很多妈妈看来,宝宝爸都是对照顾孩子的门外汉,他们好像对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都漠不关心,也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和爸爸仍然还是那么亲近呢?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实际上孩子爸也对育儿问题操心着,他们在孩子高烧不退时也会急得团团转,半夜出去找药店买药;也会因为孩子学会的新词汇而开心不已。
只是在妈妈看来比较重要的事,爸爸们却不太操心。比如妈妈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好几次检查孩子有没有把被子蹬开,爸爸则在一旁酣睡。
妈妈和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差别的。如果孩子在拼积木的时候遇到不会拼的地方来向爸爸妈妈求助,此时爸爸和妈妈回答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妈妈往往会亲自给孩子示范,即使当时正在电脑旁加班搞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正在戴着橡胶手套洗碗,妈妈们也都会停下手中的活,抽出一点时间来亲自教孩子怎么做,并在一旁耐心指点。身为妈妈的责任感使她们放下手头的事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各种家务活、工作事务、再加上有个问题层出不穷的孩子,这全部的事情都要搞定,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即便如此,她们还是认为多教一遍,孩子就能做得更好一些,并为此做出最大努力。
而爸爸可能只是从手头的事情上短暂抽离出来,大概给孩子演示一下,就自己忙自己的,让孩子独自探索去了。
表面上看,妈妈比爸爸的做法更认真,但无奈的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往往对妈妈的这份心意不买账,只要妈妈回答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他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跑的事情上去,或者可能因妈妈的期望而感受到压力。脾气差点的孩子甚至会脱口而出“知道了,别说了”,这让妈妈们很是疑惑,这小家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其实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小孩子的注意力无法持续太长的时间。所以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这种规律。
另外,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孩子到了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较强的掌控欲,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自我主导型的性格倾向。这种倾向尤其在男孩中表现地更为明显。对于家长的过分关照,小孩子会觉得有压力,会觉得不适应、想逃避,其实与他们心里萌生的掌控欲也有一定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爸爸的教育方式与妈妈的教育方式存在区别,他们在带孩子时会给小孩子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替他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有时却会让孩子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