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在关系上,家庭教育更具有())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理顺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根。
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爱育的结晶,是双方情感链接的纽带。但是,如果在关于孩子成长教导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夫妻共同爱育的结晶、情感的纽带极有可能变成和谐、和睦夫妻生活的“绊脚石”。
亲子关系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能量棒
人们常用:“血浓于水”“一衣带水”,比喻割舍不断的亲子纽带,亲子关系是生命之中存在最普遍的社会关系,是不容分割、不容选择、促进生命延续的纽带关系。一个新生命降生于世,他“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带来任何财富、不带任何主观思维意识,但是他们自降生之日起就带上了与父母亲子关系的纽带,也就是说人类婴儿是从割断脐带换上亲子关系纽带开始学习成长的。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如果将生命比作一项运动。那么,亲子关系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成长的接力赛,父辈将成长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真正的直至万世。
1、亲子关系是生命的基础
什么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直系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上最近的直系亲人,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人一切社会生活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同伴儿不存在任何其他关系,但是人一旦出生亲子关系就被“上天”注定了,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经过双方约定同意之后才发生的关系。亲子关系起始于诞生新生命,终止于亲子关系中一方生命的离世。
亲子关系传承家族、血脉,这就是中国人普遍有重男轻女思维的症结。虽然,男女平等已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男性仍然不失为社会的主导者,男性相对于女性拥有更多工作时间、更强的体魄。稍早时候,某些生活技艺遵循传男不传女,如今也仍然遵循男娶、女嫁的婚姻传统,新生的孩子多随父姓等等。
2、亲子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亲子关系是滋生幸福人生的土壤。亲子关系,是生命之中第一层关系,此后的人际关系,大都是亲子关系之上的衍生。和谐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① 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常常说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可影响力从哪里来呢?没有接纳、尊重和理解的关系,就没有生命之间的连接;没有连接的生命,就无法构建稳固的关系;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好的教育。孩子不会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他们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的父母滋养、唤醒、影响和熏陶,通过模仿、追随来吸收、内化父母的言行习惯,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② 关系包含教育。人们生活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爱呈现的过程,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秉持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则,就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伴侣、朋友和生活。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构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它人际关系,不仅向孩子呈现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传递了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③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良好的关系是教育教学开花结果的基础前提,且看众多粉丝因喜爱某人而模仿他们他们的言行、购买他们代言的产品,学生同样会因为崇拜某位老师而学好某项技能。哈佛大学曾经花费70多年时间追踪,找到占据“幸福”密码第一位的就是基于家庭、朋友和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权力或名望。
3、亲子关系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础
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距离,亲子关系就是所有社会关系之中最为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唯一以血脉相传的关系、是唯一必须长久保持的三角关系【亲子关系是夫妻、父子、母子三种关系的集合体】、是唯一必须呆在同在一个屋檐下长时间生活的关系。
① 亲子关系是维系夫妻情感的纽带
有人说:“爱他就和他结婚,并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孩子是检验夫妻关系是否真实坚不可摧的“楔子”。孩子是夫妻生活中那个真正的“第三者”,而且还是夫妻两人共同请他来见证婚姻成果的。生活中时常会有妻子因为照料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丈夫感情、因为夫妻双方对育儿观念不统一而发生家庭“战争”、因为孩子和某一方更亲而“争风吃醋”……这都是家庭和谐生活的“绊脚石”,是危害夫妻关系的“楔子”。所以,婚姻关系长久亲密必定要处理好与孩子这个“第三者”之间的关系,孩子就如同两人合伙制企业中的主营业务,这项业务该如何发展、谁主导?夫妻间必须协调一致。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居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菜、同养同育下一代,在关于孩子成长问题上理应做到同心协力,让孩子成为见证和谐社会生活的标杆。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上夫妻应采用统一的标准计量、用“同一个鼻孔出气”,切忌彼此为了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就在孩子面前“剥对方的洋葱”、揭对方的短处,在对方管教孩子的时候故意唱反调。夫妻共育孩子必须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孩子讲“我们认为……”
② 亲子关系是孝悌之根
正所谓:“你育我小、我养你老”“养儿防老”,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生命成长互助基础之上的,父母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私的养育他们成长、成才、成人,最终唯一的诉求就是当父母老了能够有子女陪伴、照料,能够有子女养老、送终。生命最圆满的结局就是自己养育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能够延续建设社会未来的重任,能够在父母终老的时候送别最后一程。
俗话说:“父慈子孝”,孝悌的根本就是亲子关系。试想当孩子小的时候您对他粗暴或者您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不好,那么等到您老年的时候您的子女如何在生活中应对孝悌。有人说:“您感觉今天生活的不幸福,那是昨天努力的程度不够;您感觉孩子对您为尽孝,那是您昨天对待自己父母不够好或者未能与孩子建立适宜的亲子关系。”
③ 亲子关系是成长教育的基础
父母是引领孩子学习成长、成才、成人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2019年春晚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几位家长为了给孩子占到最好的学习位置引发争执的故事,在父母那里一切都“为了孩子好”,似乎只要给孩子占据了有利的学习“位置”,孩子就能自然而然成为 “优等生”、就能赢得学习成长路上的“起跑线”,从此驶上学习成长的高速公路。但是,现实生活表明和谐、和睦的亲子关系才是助力每个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根基。
教育孩子学习成长须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孩子自带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学习“专家”。同时,孩子也是察言观色的“专家”,他们能够轻易的发掘家长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从中找寻到对自己最有益的依靠方。如果出现家长对孩子成长教导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孩子就会在家长之间走钢丝、找舒适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教导、家庭团结和睦“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良好家庭教育源自家长统一对孩子说“我们认为”,统一家庭教育规则是践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
1、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能够做到“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鼻孔出气”比喻在对待生活问题时,多个人持有完全一致的立场、观点和主张,也就是所谓的“人云亦云”。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就应该做到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相互鼓励“一个鼻孔出气”,用同一个声音教导孩子的学习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难免会“自以为是”,这个时候其他家长一定要知道一点大家的目标都是“为孩子好”,因此当父亲严厉管教孩子、引导孩子养成学习成长习惯时,请作为母亲或祖辈的家长能够给予支持;当母亲教导孩子需要做事细心、为人处事有礼有节、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时,作为父亲您也不必感到这只是琐碎小事儿;最重要的是,如果您是孩子的祖父母,更是不必将自己对成长的看法强加给孙子,家庭教育中“隔代亲”对孩子成长并无好处。因为,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祖父母在对生活认知上难免有些“因循守旧”。
俗话说:“夫妻同来心,其利断金。”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合营制企业,夫妻双方是最大的股东,只有夫妻和睦、处事有商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庭才能和谐幸福,才能“家和万事兴”。孩子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在如何培养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问题上夫妻之间理应默契配合,切忌相互以“我认为”的方式彼此拆塔。常言道:“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这句话运用到家庭中在合适不过了,家庭本是团结协作的整体,家庭成员彼此间是性命、荣辱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家庭生活中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成长对象,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和谐家风的好榜样,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成长培养方向是明确一致的,而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之间的不和谐,进而采取“各个击破”,这样即会毁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同样也会毁了家庭的幸福生活。
2、家庭教育适宜采取“我们都是为你好……”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长【核心是孩子的父母】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对子女施加的成长教导,也就是家长根据自身已有成长经历从生活中潜移默化、细致入微对孩子施加的示范成长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 家庭教育领域没有统一施教大纲和考核标准、没有政府统管部门、没有绝对权威机构和真”专家”,只有无私陪伴孩子成长进步的父母,每个家长都按照自有的成长、生活经历为孩子成长指引方向。家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成员分布最广泛但从未有机构进行认证的职业,人生之中需要经历很多身份,如学生、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但是人真正的成长是在成为家长之后,成为家长意味着您不在“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意味着一个人真正开始走向成熟;
② 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长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才送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是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的。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夯实了基础;
③ 家庭教育教授内容包罗万象,核心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习惯。孩子要成长、成才,必备条件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长习惯,家庭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
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制企业,每个股东【家长】对事业【培养孩子】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是最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成长经历,也就必然对世界拥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国君,家庭之中同样不可没有主心骨。家庭教育中需要梳理出相对的教育“大纲”,明确对孩子成长教导的大方向,以避免很多家长之间因如何教导孩子成长而“大动干戈”…….这个大方向简单的说就是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问题上采取“我们都是为你好”,进而避免家长之间因“我认为”而爆发无谓的“战争”。国有国法、企业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家庭同样需要简明扼要的家规,这个家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方面相互补台、彼此相互协作,共同践行“我们都是为你好”。
3、家庭教育应“对事不对人”
家庭教育观念统一是取得好成效的前提,而统一家庭教育观念前提就是在孩子成长的问题是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将平日家庭生活中的个人“恩怨”带到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活动中。做到对待孩子学习成长的事情上“一事一议”,是有什么事情就解答什么事情,形成育儿“统一战线”。
① 孩子最懂“入乡随俗”
刚出生的孩子不带“一丝牵挂”、不带任何智慧或财富,他们唯一随身自带的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学习能力,他们懂得如何快速“入乡随俗”。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便能够辨识亲人的味道,就会表现出“认生”的行为,这就是孩子适应环境的基础表现。孩子并不像成年人,起初他们的意识之中并没有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疏概念,他们知道的就是谁在我周围出现的次数多、谁能够给我吃的、谁陪伴我玩儿……接触次数成为孩子最初辨别亲疏关系的基础。孩子也能够容易辨识亲人不同的陪伴方式和方法,记住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包容的、祖父母是有求必应的。同时,孩子们能够很快根据陪伴对象的不同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
孩子是在大人的教导下认知到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而且是在无数次重复下形成的结果,认人初期由于小孩子将与自己亲人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人认为作“亲人”而闹出笑话也不在少数。因为,人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形成具有特定标识的印记,那些未能得到强化的记忆就会被遗忘。《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学习“专家”,他们会模仿家人日常行为中几乎所有可见的行为。因此,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亲疏也是十分敏感的,比如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某位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久了孩子就会产生对这个人的不好印象,最常见的就是在家庭婆媳之间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彼此诋毁对方。孩子的视力具有“近视眼”的特性,他们会更亲近能够时刻陪伴他们、满足他们任何需求的人,这就是那些从小被遗弃的孩子和亲生父母没有任何亲近感的根源。
人生之中最宝贵的就是健康活着的时间,物质财富可以通过时间赚取,而时间一旦失去就永无回头之时。现代社会分工协作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中年人如何分配工作时间与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之间的关系,2020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757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受访家长表示兼顾工作和陪伴孩子学习很吃力,小学生家长尤其感到吃力。
② 理顺家庭教育关系
不同家庭成员在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但在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须有协调并达成相对统一的教导方案。有人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组成单元,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型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老年的祖辈、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礼仪习惯。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学习、练习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负责家庭建设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肩负着育儿、赡养老人的职责;老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庭中辅助年轻人整理好家务,在子女不在跟前时照看孙辈。
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应该各司其职。”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密不可分的一份子。在家庭中不同辈分的家庭成员同样需要“各司其职”,古代家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中年男子负责在外赚钱养家、处理家庭劳动中的“重力”活儿;中年女人负责处理家务,同时教导孩子、赡养老人,也就是“好女人旺三代”说法的根源所在;老年人则侧重于安享晚年,在必要的时候协作子女处理家庭事务,但绝没有处于中心位置的意义,比如孙辈的成长就不是祖辈需要“揽截”的活儿。当孩子的父母在场时,祖辈尽可能不管孩子的事情;当孩子的父母不在场,祖辈也尽可能按照其父母的方式、方法管教孙子,让家庭教育有延续性和连续性,而不是每个家长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庭生活无小事,每件都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生活大事情,没有一种关系都是关系到家庭成长身心健康的大事件。作为祖辈,需要适应相对身份的变化,对家庭事务处理更多应放权给子女,特别是在如何管教孙辈的事情上,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儿子、儿媳能够处理好。作为祖辈应在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无法抽身看管孙子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不是自己将自己变成主导孙子成长的人,尽可能避免为教导孙子的事情与儿子、儿媳发生冲突。每个人都必定会经历孩子、中年、老年这三个人生阶段,也都会是别人的儿子/儿媳、公公/婆婆。因此,每个人都应多换位思考,多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换个位置坐坐”,多换位思考、换位处事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老话所讲:“在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是孩子、学生、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祖父、祖母,这是我们在家庭中角色变迁的历程,在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但是,无论在在哪个时期,家庭都应当如同企业一样拥有相对完备的家规,做到家庭中始终有一个相对的“主心骨”,特别是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方面宜达成相对统一的教导方式。在教导孩子的问题上最忌讳不同家长各做一套或者心血来潮式的“打点”教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不断变化新花样而有没恒心坚持。
③ 家的意义在于能力互补
家是人生成长逐梦的起点。家,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是人生成长、成才的起点,是爱和快乐的源泉,是幸福生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基点。
家庭职责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人类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负不同的社会生产分工角色,比如社会生产中的大类分工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每种社会职业分工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家庭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综合社会生产单元,是具有不同劳动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劳动分工的少数人的组合体,比如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生儿育女、老人辅助完成家庭生产与生活、孩子负责学习成长。
有人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组合单元,不同成员在家庭中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职责,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型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老年的祖辈、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礼仪习惯。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学习、练习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负责家庭建设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肩负着育儿、赡养老人的职责;老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庭中辅助年轻人整理好家务,在子女不在跟前时照看孙辈。
家庭分工须按性别、年龄差异而各有侧重,如果男性担负赚钱养家的重任,则需要一个善解人意、开朗能适当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伴侣;如果男性生性比较细腻,不喜欢做决策,那应该有一个果断决策能力强的伴侣;如果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那家庭分工也是应随之变化,比如儿女已成家,那么作为曾经家庭主角的父母就应该放手、放权,让年轻人成为新的家庭主角,而不必像管教童年的孩子那样教导他们,如果这样只会引来所谓的“不孝子女”。家庭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家庭生活幸福的人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工作之中,而不至于将家庭中“六神无主”的生活状态带到工作之中去;家庭分工和睦,同样能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祖辈与父母辈的和谐、和睦也会为孩子学习成长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
世界上没有超人,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独自生活。家庭生活中,作为妻子您需要放手让丈夫帮助孩子换尿布,而不必担心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您需要帮助丈夫分担工作上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处于低谷期的丈夫,而不是抱怨他们收入少、没能力……作为丈夫您需要主动试着帮助妻子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学习成长,让家人也能品尝到您并不美味可口的 厨艺……作为长辈您需要放手让年轻人自主处理家庭事务,特别是对处于学习成长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来自亲身父母亲的引导。作为祖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孙辈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监督、辅助他们的学习成长。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家庭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成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他人的工作,给予他们协作而不是要求他们按您的方式处理事务;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家庭事务,而不是替他们代劳【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和成年子女如何处理生活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