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有多少父母愿意与孩子沟通)
随着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孩子的心理问题被频繁搜索,沉迷网络,自卑焦虑,过分依赖父母…很多孩子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家长对此非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衣食无忧却如此脆弱?错在哪一步?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其实对于一个心理阳光健康的孩子来说,物质生活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他的“心”,家庭是避免心理问题的第一道屏障。
我身边很多家长,每晚等孩子回家后,只说三个字:吃饭了!你完成作业了吗?早点睡觉!
这种交流方式太简单了。孩子不是机器人。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
教孩子如何与自己相处,是一个经常被家长忽视的问题。但有时候,正是因为这样的日常忽视,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压力或情绪失控时,无法自我化解,无意向家人求助,最终导致心理阴影,甚至心理疾病。
所以,家长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帮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的内容很多,可以归结为十二个字: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
1.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从不了解自己开始的。
有些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而不敢回家,有些甚至因为考试没考好而自杀。尤其是中考和高考前后,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其实想想吧。什么是考试不及格?但是孩子就是觉得自己完了。
宁夏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因为觉得自己考得不好,上不了重点中学,就自杀了。她认为她的父母会为她花很多钱。去重点中学当然好。如果不能,那肯定不是一天结束。生活中有很多机会,但有些孩子就是不能轻松对待。相反,一个能成功认识自己的人,人生更广阔。
所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就是让孩子养成这样一种心理素质:当别人把你说得像一朵花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还有问题;当别人把你说得像个豆腐渣的时候,你会说:“我没那么坏。我了解我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只是因为不能准确认识自己而被自卑淹没,这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让孩子在实践中有成功的体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会接受自己,与自己和解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接受自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一项调查中发现:40%的中小学生不接受自己的学业成绩;近20%的孩子不接受自己的长相,觉得自己太矮,太胖,单眼皮不好看,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爱和潜力。关键是认识和接受自己。
我们应该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比如他们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其他方面都有好的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可能体育好。体育不好的孩子,可能唱得好。
人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所以要努力去接受。不要因为缺陷而自卑。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有遗憾,都有难以面对的事情,我们不必为了这些折磨自己。
接受自己的缺陷、遗憾和错误,这一页就翻过去了。心理不健康的人永远不会翻过这一页。出门前,他会想,哎呀,我真倒霉。我羞于见人。如果每天睁眼想想丢人的事,真的不值得。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会失控。家长尤其要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这关系到对自己的认识和接纳。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在完全失控的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悲剧。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个原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说:“我能度过这个难关,我能纠正这个错误。我希望变好,我会一天比一天好。不管我有多生气,我都不能失去理智。”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当他们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调解,控制自己。你只是想:天黑到最黑的时候很快就亮了。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有这个信念,这样他就不会出大问题。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其实对每个人都是有用的,尤其是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有时候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把孩子的信心培养到崩溃。我们要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要对孩子有信心。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才能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坎。
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帮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健康。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认识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控制自己。家长尤其要培养孩子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让孩子成为自己身体和思想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