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幼儿园被欺负怎么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了怎么和家长沟通)
昨天有网友爆料,北京某知名幼儿园现老师恶性虐童事件,三名涉事教师两名无从业资格证,最小的涉事老师仅17岁……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孩子家长在得知孩子被打后,去学校调取了监控录像,发现老师有摔孩子和踢孩子的现象,并且被打的孩子不止一个,班上还有十多个。
一排孩子正在休息,一名老师抓着小孩胳膊提起后猛地放下,小孩后仰躺在床铺上
在老师的“踢”醒下,几个孩子赶紧都站了起来
家长们义愤填膺,个别家长到学校将虐待孩子的老师暴打一顿,并报警
此教育机构官方微博回复称,已对该园园长停职处理,安排优秀老师及管理团队入驻,机构已成立应急小组配合相关部门彻查此事。
这次幼儿园事件中的孩子长期受虐,却大多不敢说出事实真相,最终还是细心的家长发现了蛛丝马迹。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后,真的都不敢告诉家长吗?
@团团妈妈
宝宝上小班,原先挺喜欢去幼儿园的,去幼儿园就没有哭过。但是回家从不主动说起幼儿园的事情,问他也是问三句答一句的样子,不过还能坚持去。昨天回来,奶奶接他的时候,他却说,我明天不要来幼儿园了,不开心,他们都不和我玩。晚上问他,今天有什么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我分享吗,他都说我忘记了。
@爱美丽的小啾啾
我家才上幼儿园两个月,平时回家问什么也是不说,偶尔自己会蹦一点儿,我朋友讲她家孩子小班的时候回家也不说。好在女儿幼儿园视频公开,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手机上看。
@小海妈妈
娃一开始上幼儿园时,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越问越不肯说。后来我们就关了灯躺床上以后,玩幼儿园的游戏,他假扮老师。这时候他就会不自觉得带出很多事情,现在通过每晚的这些游戏,我能了解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及老师和其它小朋友的,特别有意思。如果是简单的问,孩子会抗拒,越问越不说。
在各种妈妈论坛上,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所以,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沟通,如何做孩子才肯说出幼儿园的那些事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是我们家长应该学习的。
总的原则是:回归到理性,在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时,及时到位地沟通,耐心细致地观察孩子,及早发现问题,这才是我们当下能为孩子做的。
让孩子说出在幼儿园被老师欺负的经历,这样交流能有用
- 误区一:想问就问,不分场合和时机
建议:挑好时机,尽量不在孩子专注玩耍时问
孩子正玩得起劲儿的时候不要突然打断问问题,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也很难正常交流,这些都不是能得到想要答案的最好时机。可以在跟孩子等车、在小区坐着看风景、睡觉前的空闲时间进行闲聊,这样孩子心情比较放松,也愿意去回答问题。
- 误区二: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
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
很多父母在问孩子问题时,都有这样一个误区:问的太宽泛。尤其是我们很多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男孩比女孩的语言能力可能更弱一些,所以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孩子,我们聊天和提问的技巧不同。总地来说,问问题要具象、要放在特定场景里问,而不是抛出一个很抽象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描述。
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
“你今天有没有很乖?”
“你在家听话不听话?”
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
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
“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
“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
“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 误区三:把质问当聊天
建议:问感受,不问结果
有些父母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往往是这样的:
“功课写完了没?”
“琴练了吗?”
“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
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有被审问、被怀疑的感觉,长期以往,孩子的心扉很难再向父母敞开。
父母们不如换种问法:
“功课还顺利吗?我看你似乎刚才有些烦呢?”
“你觉得哪些课程比较有意思?”
“你最喜欢弹哪一首曲子?我很想听一听呢!”
这样的问话方式更关注孩子个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孩子会觉得:我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被爱着的。
- 误区四:总是以“你”做问题的主语,只关注孩子个人情况
建议:问问孩子身边的别人,减少孩子的抵触和防御
很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犯错误、捣蛋,就会直接问: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捣乱?你今天没跟小朋友打架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就问问别人家孩子,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们班上今天哪个小朋友被批评了呀?”
孩子:“XXX被批评了。”
妈妈:“哦?那他做了些什么事被批评了呀?”
孩子:“他上课说小话了,说了好几次。”
妈妈:“哦,那老师肯定得要很严肃地惩罚他吧?”
孩子:“嗯!老师让他罚站了!”
妈妈:“那老师有没有这样惩罚过你呀?”
孩子:“没有,我不会说小话的。老师表扬我了呢!”
如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体表现,学校里的老师如何授课,上课的一些具体情况等。当然,还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问谁被表扬了,谁吃饭好,谁爱打架等等。
这样的沟通,也能够帮父母看见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去把握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如何行为处事的。
- 误区五:问题带有很强的目的导向,导致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建议: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是很好的方法
有的父母在问孩子有没有被老师打,或者有没有被同学欺负时,总会这样问:
“今天我接你的时候,你们老师对我有点冷淡,是不是你在幼儿园不乖了?”
“你在班里人缘好吗?我怎么看你总跟XXX玩,而不跟XXX玩?”
这些问题都会让孩子回答起来很困难,并带有很多不好的引导性。
如果家长想得到孩子真实的回答,可以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扮演老师,父母扮演孩子和小伙伴。父母可以故意表现一些不安分的举动,比如上课时在“教室”走来走去,和小伙伴争吵等,看看孩子会怎么处理。因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角色扮演又给了孩子一个特定的场景,孩子这个“老师”的做法可以反映出幼儿园老师的一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