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
想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刚刚跟儿子聊天结束,他是一个抑郁症孩子。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曾经在刚结婚的时候,幻想着以后会有一个活泼健康的宝宝,我会伴随孩子的成长,享受见证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我老到看不到为止。那个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时间回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表现出跟别的小朋友不同的地方了,只是,初为人母的我,根本就没往孩子有问题上想,只以为那是男孩子太淘了,大了就好了,我会好好管教他的。然而,在延续到整个小学期间,孩子的另类我和他爸爸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紧迫。也就是说,压根就没想过孩子生病了。
三年级开始,孩子越来越性格暴躁,动不动打架,不听劝告,对于家里的教育好像也就只多少听进去一点我的话,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父亲基本上不管教孩子,无论是生活技能上或者心理指导上。回想起孩子的整个童年时光,他的爸爸最多做的也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会带着他去澡堂子去洗澡。因为家里洗澡冷,而他是男孩子我是母亲不能带他去女澡堂子去。
当我意识到孩子有问题以后,就带着孩子到了安徽省合肥市最好的医院去看,最后医生跟我说了一个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词:童年情绪障碍。
我很奇怪,又是一脸懵逼,好好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个病呢?没人能给我确切的答案,随后就是一直问诊,吃药,复诊。
直到现在孩子15岁。
童年情绪障碍换了一个新词,医生告诉我,孩子得了轻度抑郁症。
恍惚之间,这些年的时间好像一眨眼的功夫,望着屋顶,脑海里回忆着刚才和孩子聊天的内容,希望可以分析出一些细节,希望可以找到帮助孩子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希望现在的吃药控制情绪会有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年,孩子就可以完全停药,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也许是久病成医,我从完全不懂孩子,到现在努力抓住孩子的情绪想表达的问题,并想办法帮他解决他的心结,有点被逼成半个心理上懂一点点的家长,其中的苦,我这一生都不想回忆。尤其是在孩子想要跳楼的时候。
在一次又一次平心静气的和孩子聊天后,会感受到来自孩子的改变,这改变可能只有一点点,小到不特别注意都发觉不到的改变。从他的表情,语气,语速,思维逻辑,思维模式,还要判断他以后的行为会不会出现反复。然后在根据这些,去调整应该怎么给孩子做疏导,告诉他怎么做可以让他不要那么的极端,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其实,这中间需要做到的真的很繁琐很麻烦。心理是很复杂的概念,说不清道不明,它不像身体上的伤口,经过治疗,你可以肉眼可见的感受到伤口的愈合,你会有一个心理安慰,知道会慢慢好起来的,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得当,很有可能伴随一生,也有可能会一生无法完全痊愈。
这真的是一件超级头疼的事。
现在,我已步入中年,精力,体力,思维反应,都比以前明显感觉到衰退了很多。我的内心是很慌的,一部分因为要考虑现实问题,因为要吃饭,要生活,要工作,要生存。一方面又要分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在孩子身上。也许,一个不留神,耽误的可能就会是孩子的一生。
确实感到心累,很疲惫。可悲的是,我没有依靠。
还能怎么办呢?明天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还得继续。
责任,这个词好重啊,重到我扛不起来,艰难的扛着责任爬行。
未来在哪里我不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着,为了孩子,为了他的未来。再难,也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