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暴力让孩子听话对不对(孩子不听话,故意作对)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孩子第一次遇到这么长的寒假,相信在这漫长的假期以及新鲜出炉的线上学习中,一些宝妈们是绞尽脑汁在和孩子的思想作斗争。
因为太多的家长在网上说自己陪孩子写作业有多么的“痛苦”,希望赶紧开学,结束自己的“辅导老师”生涯。
作为年轻妈妈的小杨也是这样,从接到网上学习的通知开始,自己就在和孩子的学习习惯作斗争,平常习惯了奶奶无所谓的学习方式,每次上完课都要玩一会儿才愿意写作业,说是上课实在是太累了,不休息不行。
刚开始的时候宝妈小杨还会理解理解孩子,可是慢慢的她发现,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觉得累,而是我们觉得孩子累。
网课学习编排的课程并不像在学校里一样,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毕竟有些课程不方便开展线上学习,所以孩子学习的时间是大大缩短了的。但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会累,每次问孩子的时候,他不自觉的就会回答家长:是啊,我有点累了。然而,转头玩起游戏或者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就变得精力充沛了。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大可不必强求孩子,孩子倔强不听话,家长硬碰硬会吃亏,巧用“暗示效应”就好了。
一、家长和孩子硬碰硬,容易两败俱伤
在小杨教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可能“暗示效应”的作用。
不难发现,孩子的“累”不是自己累,而是因为妈妈和家长们觉得自己累,当被问及时候,孩子不假思索的就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这就是家长们在暗示孩子,“你应该累了吧”才会出现的情况。
再比如,当我们教孩子写作业,他面对眼前的习题一筹莫展的时候,家长问孩子哪儿不会,他也不说话,但是要是问孩子“是不是题目看不懂?”,“是不是这里不会?”,他一定会比主动开口要更积极一点。这也是因为我们在被“暗示效应”所影响。
所谓暗示效应,它就是我们通过侧面的、含蓄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家长们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
二、“暗示效应”引导孩子中的积极作用
暗示效应的做法是通过不直接,隐含性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但是实际上它产生的效果却是直接而又明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正面管教”。
因为我们在利用暗示效应的时候,无形中是通过加深程度或者直面问题的方法来实现的,正因为此,暗示效应的效果才会如此明显。
暗示效应之下,孩子的欲望没有被克制,反而能够自主思考,积极改变,这是一种主动而正面的行为引导结果。与其让家长和孩子在坏习惯之间争吵,倒不如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其中的差异和问题,引导孩子主动纠正。
三、家长如何利用“暗示效应”,促进孩子的成长
1、 用接受的方式来拒绝孩子
美国一名育儿师在自己的儿子迷恋上电玩的时候,特意带着孩子去到了电玩城。
每到那个时间,这位妈妈就会把孩子带过去,周末的时候不先写作业,而是到电玩城去一趟。
直到临近黑夜,孩子发现自己第二天的作业很可能完成不了,他才开始慌起来。
就这样,这名育儿师的孩子不仅不再痴迷电玩,还养成了放学先完成课业要求的习惯。
暗示效应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用接受的方法来拒绝孩子,让孩子自发的认识到行为的不当。
2、 及时引导,不要得过且过
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说到,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
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暗示不是不重要,面对孩子不好的习惯,家长们要第一时间纠正,而不是忽略,觉得无所谓,没关系。
3、 家长树立榜样作用
面对孩子的一些陋习,作为父母我们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在暗示效应的教育当中,家长们首先自己要行为端正,给孩子积极的引导,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孩子压根儿就不在乎,不接受父母的意见,那么教育就无从谈起了。
孩子倔强不听话?这是方法用错了。家长巧用“暗示效应”,引导孩子避免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