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二了不想上学怎么办呀(高二的学生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高二了,不想上学怎么办。
今年的高考刚结束,坚持下来的考生们暂时松了一口气,但相信还没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不想上学”的人不在少数。
01
首先,我先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想上学怎么办?
可以先问问自己,不上学,不靠父母,你能养活自己吗?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不清楚答案也没关系,可以趁暑假找个电子厂,兼职一两个月试试。
我妹妹,高三时也不想读书了,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的生活费是我给的(我那时毕业一年,上班了。)学习压力大,成绩上不去,她觉得愧对我。
我问她不读书的话,打算干嘛?她说她想去西藏。我问怎么去,她说先打工,挣了钱就出发,钱花完了再继续挣,总能到那里。
我问什么工作能这么容易找到?她说到处都是饭馆,可以去饭馆里端盘子(典型的电视剧看多了)。我没再多说,提议她高考完可以先试试。
她高考没考上,我让她来我所在城市的电子厂做暑假工。坚持了一个星期,开始喊累,说脚底都起泡了。我说厂里的小朋友不都是你这个年纪的吗,他们累不累?她没说话,默默做完一个月后辞职了。
周末我带她去乡村基,我说乡村基招兼职,工资可以按小时结,你可以试试。
我们在那儿吃午饭,短短二十来分钟,端盘子的阿姨往来七八次,端着的盘子,摞得快跟她一样高了,还得小心翼翼地不蹭到别人。
吃完饭后我们直接走了,此后她再也没提去饭馆打工的事,暑假结束回去复读了。
02
第二年也没有考上二本,但她选择去成都读专科,她很喜欢这个城市。
认认真真读了三年,期间加入了社团,参加了汉服社,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做了很多兼职,还常常跟我分享挣钱心得,生活很丰富。
她有几个高中就辍学的朋友,一开始,放假回家了,她还经常跟她们约着玩,后来慢慢不联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没有共同话题,感觉她们的眼界太窄,想法太浅,聊不到一起。
毕业找工作,她的辅导员很喜欢她,想让她留在学校的创业基地工作。她拒绝了,觉得基地的工资不高(比端盘子高,还轻松),然后自己出来找工作,结果碰壁了。
她投的公司都很好,但投人家的本科毕业生也一大把,她的专科文凭没有优势。尝试几次后,跟我感叹: “早知道当年听你的,高中好好学习,有个本科学历要好得多。”我说,专科学历也比高中学历强多了。
后来她调低门槛,很快到一家公司就业。目前看来,她工作做得不错,经济也独立了,只要多积累经验,以后跳槽去更好的公司,也不是没可能。
不想读书的朋友,我不能跟你保证,你坚持读完书,就一定能过上轻松上班,吃穿不愁的生活。但坚持读下去,上了大学/专科,甚至硕士博士,你一定会看到更多的风景,有更开阔的眼界,给自己更高的起点。
03
接下来再来说说我的故事。
我从小成绩很好,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从来也没有别的想法,就一门心思读书。问我将来要做什么,有什么梦想,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认准了一件事就一直去做。
上大学前,我跟城里的孩子差别有多大呢?
放假时,城里孩子可能在参加夏令营,可能在上兴趣班,可能在旅行,在逛商场,或者在家冲浪听音乐。
而我呢,帮家里干农活,看看电视频道,或反复读自己买的几本书。初三的暑假,做着每天只有十块钱的兼职,只为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贵阳的亲戚家。(我老家是贵州六盘水)
上大学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我读的英语专业,除了专业优秀、作风时髦的老师们,还遇到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的同学。
有个胖胖的男同学,风趣幽默,给自己起英文名叫“Tiny”。他是我们班的PPT大神,在我们对PPT还一窍不通的时候,他随便一捣鼓,从背景颜色到配图、字体,无一不精致好看。
有个成都的女同学,名字常常被老师喊错,但她每次都笑着打趣,轻易帮老师化解尴尬。喜欢就大声支持,不喜欢就直接拒绝,有理有据,毫不让人反感。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活得那么肆意。
还有我们班长,亭亭玉立的山东女孩,除了发”p”音时总有一股山东味,口语跟教材里念得一样好。她每次提到家人,都语气温柔,无限眷念。我才知道,原来父母跟子女的关系,能处得这么亲密。
也有很多像我一来自农村的同学,有的开朗大方,迅速能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也有的默默苦读,积聚实力,到了大三时口语脱胎换骨,代表系里参加国际比赛。
从她们身上,我触摸到了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看到了我们所能拥有的各种生活面貌。
也真的只有在学校里,你才能毫无负担和偏见,跟这样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
04
我还参加了文学社,认识了一群热爱写作的同学。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一同入社的同学。她文字功底扎实,文学素养颇深。比起我的咋咋乎乎,她总是宠辱不惊。
我这位社友有很强的执行力。有一次社里搞活动,她提出要办一场关于“京剧”的讲座,我们都觉得不可能,因为社里没人有相关人脉。
结果她接触了几个票友,成功找到了重庆京剧协会的一位老师,来学校无偿办了一场京剧讲座。
受父母思维方式的影响,我遇到问题会潜意识地绕开,或稍做挣扎后直接妥协。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迎难而上,积极思考,付诸行动。
此后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喜欢找她讨论,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她是打开我思维的老师。
后来我也养成习惯,遇到问题不会直接放弃,会先分析原因所在,然后对应原因,一一列出可以解决的办法。
其实要是高考填志愿时,身边能有人给我建议,我一定不会选英语专业。但父母只是初中学历,见识局限在小县城,我当时也羞涩于向老师求助,只好选择平时学起来最轻松的英语。
但我语言天分不高,学习没有划定目标且不够努力,最后也只以合格水平毕业。
但读大学,是我这一生做得最好的一个选择,为什么呢?
1. 大学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各种可能的人生,帮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优势。
2. 大学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教给了我学习的技巧和途径。只要我想学,就知道怎么去获取资源,及得到资源后怎么去有效地学习。
3. 大学生活锻炼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治愈了我的自卑,让我收获了几位挚友。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先生说过,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他的胸怀、格局,还有眼界。
好好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你人生最稳健,最容易走的路。
我们大部分人家境普通,资质平凡,早早去打工,去创业,除了极少数人,大部分人大概率只能在城市里辛苦奔波,用全部力气来谋一份生计。
读了大学的人,大多能有一份还算安稳,能有闲暇的工作,生活里也还偶有诗和远方。
感谢大学,让我这样来自农村家庭,且资质普通的人,能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感谢大学,让十三年前那个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的农村女孩,此刻能坐在电脑前码字,写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