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沟通才能让孩子听话(训话式沟通是否会让孩子更听话)
沟通交流从来都是最难的问题,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对家长的话毫无反应或抗拒,就是无效沟通。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如何讲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父母掌握这4条沟通法则尤为重要。
55387定律:吼骂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臣服
《妈妈知道怎么办》作者王小蹇说:有效的亲子沟通,离不开55378定律。
这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阿尔伯特提出来的,等式是:55%+38%+7%=100%。
55%代表沟通时的仪表仪态,38%代表口吻,7%代表语言内容。
王小蹇说如果55和38没管理好,7根本输出不了。
这意味着家长和孩子讲道理时,尽量保持好的仪容仪态以及温和的口气很重要,因为孩子能听的话,100句只有7句,不要喋喋不休。
比如樊登老师每次教育儿子嘟嘟都不会吼和骂,而是和他一起梳理、讨论问题,然后让嘟嘟自己去感受。
父母跟孩子不是博弈关系,为人父母,与其用吼骂让孩子“长记性”,不如举止得体,语气柔和地同孩子交流,因为吼骂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臣服。
罗森塔尔效应:让孩子自主改变行为模式
很多父母会发现:越是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是反着来。
怎么办呢?
樊登老师在一次讲书中提到一个方法: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有一次他去一个学校给学生发放问卷让他们填,填完后他连看都没看,随便勾几个名字就将他们的检验报告评为“能力卓越”。
测试报告发布后,老师和校长隐瞒了他没有真正看问卷的真相,只对孩子说他们是好苗子,值得好好培养。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回到学校,当初所有被随意勾出来的孩子,成绩上升、性格阳光,那些能力平平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这意味着孩子接收到强烈的正向暗示后会被激励,进而自行改变行为模式。
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听话,不妨多给孩子正向暗示,比如我们可以把“赶紧,马上要迟到了”换成“老师更喜欢早到的孩子”,可以把“不要和小伙伴疯”换成“要和小伙伴好好相处”。
自己人效应:适当的废话是改善亲子关系的调和剂
《学生可以这样教育》中说:要让学生信赖,老师首先要有“自己人”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心理学上也称“自己人效应”,指把自己和对方归为同一类人,特点是会倾听。
作为家长,如果想和孩子有效沟通,学会运用“自己人效应”很关键。
台湾作家金惟纯先生曾和大女儿关系很糟,这让金先生一度很焦虑,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和女儿之所以存在隔膜,是他太把自己当父亲了。
有一次他和大女儿飞机延误,金先生尝试和女儿聊天,一开始她不太愿意,但无论她说什么,金先生都没有反驳,也没有长驱直入地质问,而是默默倾听,时不时和孩子说点“今天天气不错”“咖啡味道很好”等等废话。
正是这些废话改善了父女关系,之后女儿和男孩交往,都会征求金先生的意见。
心理学家贺岭峰曾经说:聊“废话”是做家长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为人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与其给孩子“指点江山”,不如说一些 “嗯、哦、真是”的废话就好,适当说说废话,是亲子沟通的调和剂,因为孩子会认为你把他当“自己人”。
拉波波特法则:4步法教育孩子更有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于家长会复述,感受……
这其实是世界著名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教大家如何避免争吵时提出的“拉波波特法则”,运用于亲子沟通,步骤有4个:
第一:复述孩子感受,让他知道你理解他。
比如孩子摔跤时说“妈妈,我真的很疼”,这时我们可以说:“妈妈知道,很疼对吧?”
第二:罗列孩子提出的问题,你认真做此事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
第三:孩子汇报成绩时,我们适当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让孩子觉得更亲近。
第四: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时,反省自身,通过你的反省把孩子引入自我修正状态。
比如孩子早上起不来,不要劈头盖脸说“你怎么这么懒”,我们可以说“对不起,妈妈昨晚让你睡晚了,你现在还很困,所以起不来对不对?”
所有父母都具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孩子的人。
与孩子沟通的最高境界是温柔,只会摆姿态、讲道理的父母,讲话孩子是不会听的,一如卢梭在《爱弥儿》中写的那样: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复述孩子感受,理解孩子情感,和孩子温柔相处,愿孩子任何时候“归来”,我们都是其最安稳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