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努力了,孩子还是学不明白 怎么办(孩子觉得努力了,学不好)
01 为什么努力了,还学不好?
大家回想一下以前上学的时候,周围是不是总有这么一类学生:
初高中学习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当中最关键的六年,因为它涉及到了中考与高考,左养中学教育赖颂强再讲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考试心里调节的直播课里,系统的讲解到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性格安静、学习态度很好、上课时记笔记一字不落、作业工工整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刷题、抓紧一切时间在学习……
但是成绩却一直平平……
难道是因为智商不行?
其实面对校园里的这些学习任务,基本上还轮不到拼智商。
试想一下:如果是智商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那就可以取消高考,大学的分配录取直接按照智商高低来划分就可以了。不是么?
那么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也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在于他们的方法不对,多数时间都是在做无用功,这种低水平的勤奋很多时候只是在浪费时间。
努力只是成绩优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听过不止一位清华北大的学霸说过,在清华北大,他们身边的同学,包括他们自己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都是一帮天赋异禀、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一致认为:
智商正常的普通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再加上勤奋努力,一样可以取得同样的成绩。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杰出医生等。
经过这些大量的研究,埃利克森发现: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他认为“刻意练习”是最强大,也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他与罗伯特.普尔博士合著的《刻意练习》一书(推荐),相信会颠覆你的很多认知。
02 方法不对 努力白费
现实中很多孩子只知道学,却不知道如何去学,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去教。
而且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要带几个班,学生多,课堂教学任务重,所以老师一般只能以教学为中心,不可能以学生为中心。
这样老师就很少教方法,多数只是把该教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如何学习”基本上还是靠学生自己摸索,所以学习方法教育其实是一个薄弱环节。
之前网上曾曝光过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上面显示他早上4点钟就起床了。
王健林行程表
很多网友看了之后感慨:
人家这么成功,原来是因为这么勤奋。
其实并不是这样,试想一下,很多环卫工人勤奋程度应该不比王健林差吧,但为什么两者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差距却这么大?
PS:工作不分三六九等,但是不同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确实有所不同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的错误在于:把复杂系统的运作机制进行简单归因。
这样归因的结果,可能并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努力和勤奋一定要讲方法和策略,用对了地方才可能出效果。
学习方法不对,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因为:
学习成果=学习时间 × 学习效率
所以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仅仅靠勤奋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讲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努力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