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 教育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在是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内容)
这两年热度很高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兼具一些管理学理论,结合而产生的一个领域,这使得很多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中的经典效应以及管理学理论都得以在【家庭教育】领域应用,今天及未来一段时间酒儿会陆续整理一些经典理论,兼具趣味性和应用性,推荐大家都可以阅读一下!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评论留言,并酌情回复。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研究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心理学经典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在家庭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在详细解读这个心理学效应前,我们来看这一个经典希腊神话传说。
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同时他也是当地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他用象牙精雕细琢出一个美丽的“少女”——盖拉蒂,并在雕刻的过程中爱上了它,即便它是一个外人看来冰冷的雕像。日子久了,国王耐不住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t祈求女神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般美丽典雅的妻子。阿佛洛狄忒女神在深入了解后,决定帮助这个执着且有情义的国王。
当国王回到王国后,在如往常般凝视着雕像的时候。雕像发生了变化,盖拉蒂渐渐睁开双眼,眼含爱意,脸颊微红,面带微笑地向国王走来,周身散发着爱与温柔的气息。同时,盖拉蒂开始对国王说话了。国王痴痴地愣在了原地。之后皮格马利翁娶了这个美丽的女子,并称其为伽拉忒亚。
而后人们借此表达: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并把这种观念结合皮格马利翁国王的希腊传说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道的罗森塔尔效应。同时酒儿这里补充说明的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比马龙效应,人际期望效应等。也就是这个经典效应有不同的名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不同领域人们不同背景和研究导致的,但我们要清楚的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皮格马利翁和他的雕塑
那么我们开始具体谈谈罗森塔尔效应的前世今生。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1966年提出:研究人员自身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为证明这个设想,他设计了一些实验。其中一个是: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实验主持者告诉大学生,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十分聪明,另一组特别笨(这两组大白鼠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罗森塔尔解释说,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效应且看其能否发生在人的身上,罗森塔尔及其同事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宣读了这些学生的名字。罗森塔尔表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事实上,所谓的大器晚成者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其他学生并无显著不同。之后,罗森塔尔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不再提及此事。学期结束,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罗森塔尔教授对于结果是这样解读的,教师对于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期望,继而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照顾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感受与行为,以使得学生从内心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提高自己的标准,愈加优秀,并最终成为优秀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比马龙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等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暗示”。
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有的积极有的消极。如果一个长期被积极肯定,予以信任,在生活中经常得到来自重要他人的鼓励和赞许,甚至是简单的拍肩、微笑、点头等都可以使得其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及自爱。反之,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些甚至使得个体丧失自我!
那么,掌握罗森塔尔效应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我们先回到罗森塔尔教授的那个实验中,实验中的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老师发自内心地相信那些孩子是大器晚成的孩子,进而给予特别的关照;第二,那些孩子也相信自己属于大器晚成的孩子,从而提高了对自己要求。
前者所涉及的是学校教育,这里暂且不提。后者可以借鉴到家庭教育中来,那就是给予孩子必要的期望,继而让孩子按照期望的样子去主动要求自己。请注意:我们给予孩子期望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主动去要求自己。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这使得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可是,现实中家长就未必有这样的威望了。
图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你能行”的时候,会遭到怀疑,而不是认同。也就是我们如何把这种期望让孩子感觉到是对他的认同并接受呢?也就是我们要做到
第一,父母要在孩子中建立较高的威望,以致于当父母对孩子表达期望或鼓励时,孩子能够接受;这就要求父母之间要形成合力,可以唱红白脸,但是不能踩着上位,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以削弱另一半而抬高自己的权威;家中不止两代人的家庭,更要注意维护老一代人的权威,以使得孩子可以观察学习,以及也可以帮助构建老一代人的权威!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者鼓励必须以相应的行动作为支撑,否则,便会被孩子认为是虚情假意,也就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赞美中常用到的原则,夸具体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本职工作表示关注,意外之举表达关心;能力范围适当认可,超出能力及时肯定。
当然了,任何方式方法都要保持适度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反噬自身!
加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对父母来说,无论威望还是行动支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大事小情中逐渐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并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如此,安好!
谨以此文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并热衷于心理学习的朋友!
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是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那酒儿愿意讲述这段历史,并成为让这段历史变得长久的一环,甚至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