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三章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指导题目)
第一问: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父母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是:幸福、健康、快乐、独立、自信、坚强、事业有成、积极、努力、奋进、家庭幸福、财务自由、有竞争能力等,我相信,你脑海里瞬间也会涌现各种形容美好生活的词语。
这是一个梳理教育目标初心的游戏。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参加游戏的父母会写下许多词语,舐犊之情一览无余。接下来,我让父母们依次划去不是最重要的词语,随着划去的词语越来越多,氛围逐渐凝重起来,越到后面淘汰越难,当最后只能剩下三个关键词的时候,父母们非常犹豫,迟迟无法下笔,有的父母甚至在淘汰词语的过程中忍不住哭出来。
这是艰难的选择,从数十个美好愿望到只能剩下最后三个的选择过程,是做人生减法的过程,也是逐步寻找教育初心的过程,整个过程促使父母思考“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的问题。
最终,很多父母保留的核心关键词是“幸福”,简单词语的背后承载着家庭厚重的祝福。唯愿孩子一生幸福,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当你面临教育目标迷失时,需要不断审视当年的教育初心,帮你回归原点,保证教育行为始终在规划战略的方向上。
第二问:我该选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法千万条,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应列为第一条。
别用教火鸡的方法教猴子,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合适的。
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成长周期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延迟都容易带来问题。
在德国,政府在50年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比较试验,各选取了 50 个以游戏为主和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幼儿园。结果发现: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最多保持到四年级,从四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会出现直线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会有明显的劣势,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这个大规模实验的结果让德国政府紧急叫停了学前教育改革计划。
在美国,心理学家研究了343个孩子后有同样发现:在四年级前,上过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四年级后就出现了严重的成绩滑坡,导致他们在社会以及情感方面的发展都比同龄人差。
“虎妈”不同寻常的教育方法,是基于她清楚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再结合她的家庭情况及能力,采用兼顾中西方理念的教育方式。
世界上有很多教育方法,共同的特征都是教育家在吸取他人经验后将教育方法改造成适合自己孩子的。
斯特娜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通过对孩子进行科学、品德、性情等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接触自然,爱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探索、发现、感受自然界的一切,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收获知识,也拥有健全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要给孩子提供发展机会和环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人类成长的过程、规律和法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奠定智能的良好基础,挖掘儿童的潜能。
看了这么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回归你的教育初心,再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来选择匹配你家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或者去创造你独有的教育模式吧。
第三问:什么时候给孩子做规划?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教授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出生到5岁期间的培养和发展对成年后的社会状态会产生极大影响。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最佳时间是在3岁之前,这时候大脑仍在发育中,可塑性较强。相比在成年后再对其进行培训,早期投资是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
可见,培养是越早越好。
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不了解职业和社会的相关知识,但从各国的教育情况综合来看,职业规划引导从6岁就可以开始。
规划不仅是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和引导,还影响着性格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家庭给孩子做规划的时间节点详见下图。
家庭教育规划不单纯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还涉及经济学、行为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知识体系的交叉应用。人们的选择都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衣食住行、结婚生子、择业就业、培养兴趣爱好等,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等一系列教育培养行动,家庭都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评估。
教育不应该是“流水线工厂”,有的孩子喜欢语言,有的孩子喜欢数学,还有的孩子喜欢音乐,不一而同,孩子的培养须在保持教育共性的情况下彰显个性特征。父母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即便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有能力给孩子不同的选择。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孩子应有更多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点燃孩子内在的学习和探究热情,教育最终是培养孩子应对未来和终身幸福的能力。
时代变革已经到来,与其被动忍受变化,不如欣然接受变化。社会给每个人都留了路,家庭教育规划就是帮助孩子找到现在和未来之间最有利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