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育儿(犹太人残忍教育孩子)
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传承的,传承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怎么爱。
总结了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我把“特别狠心特别爱”归纳出三个内涵,与天下父母分享。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大内涵和对应技巧,记录的是在以色列改造三个孩子的经验、努力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传授给不太富裕家庭的家教参考书,相反,它更是给富裕家庭的爱子攻略。我衷心期盼它能够给爸爸妈妈们一些启发性的帮助和领悟: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
在犹太家长看来,学校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技能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网球等运动,都是孩子必需的成长养分,但是,这些教育并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生活经验训练场。在教育问题上,犹太家长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捣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
犹太家教恳谈会常常讨论如何实施有偿生活机制的问题,他们认为仅仅学业优异的孩子,人生未必成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他能在未来的生活中顺畅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作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之举动。
以色列家长常跟孩子沟通对话,听孩子谈谈他们对延迟享受的理解。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们常常对“学会拒绝”的家教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著名犹太教育家弥塞亚早就鲜明地指出:“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
“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
“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炼意志,磨炼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leavealone)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犹太家长珍藏在爱子教科书中。他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家长为什么放手难?当新生儿呱呱落地的时候,他与母亲脐带相连、血脉相连,这就使放手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犹太家教法则告诫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
在犹太父母看来,不肯撤退、不肯放手,把孩子培养成“超龄婴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是父母对一个美好生命的辜负,是父母教育的失败。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自己要向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而不是冲锋在前,一手包办,挡住了孩子展望未来的视线。
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父母退居二线,鼓励孩子挺身而出,寻找兴趣和愿景,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付诸实践。以自己的速度朝着或许平凡却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尽管一开始飞得慢,却能续航到终点。
犹太民族并不见得比别的民族更聪明,不过,以仅占世界人口0.2%—0.3%的比例,诞生出那么多不胜枚举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肖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1982年开始设立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32%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培养出这么多世界顶级人才呢?在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上,家庭教育帮助犹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父母还没有懂得爱的艺术,可能会说:“特别狠心特别爱”对孩子是不是太狠心,太残酷,太没有人情了?
其实并非如此,“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以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它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得更理性、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迷茫。
有的家长担心:“特别狠心特别爱”会不会破坏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这种想法是没理解犹太家教“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精髓,没悟到它隐藏在狠心后面特别爱的那部分。实施“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犹太家教,强调爱与教结合,但爱和教都要有度。只强调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爱,他和父母之间的爱也就不会流动。通过对犹太孩子的观察,我发现“特别狠心特别爱”并没有隔离开犹太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血脉情缘,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凝聚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
就拿我的教育实践来说吧!
1、我在家里实施有偿生活机制,锻炼他们的家务能力,培养他们的财商和生存能力、管理能力、责任意识,但同时,我也要用爱经营好家庭,让全家人心心相印。我会跟女儿相约公主茶室,共度温馨美妙的母女时光;我会跟孩子一起做“时间旅行”,享受黏黏糊糊的亲子之乐。当他们留着最甜的橘子给我吃,当他们抢着把鸡翅放在我碗里,当他们郑重地许愿,要交给妈妈一个灿烂的明天,要给我三把钥匙时,我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有偿生活机制”是一丛篝火,激发了孩子们的生存潜质,在他们脱胎换骨的改变中,我们的亲子之情不仅没稀释,反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更感激母亲的良苦用心,更钦佩母亲的智慧。
2、同样,爱也是“延迟满足”最重要的课题。当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时,作为父母,你是接受还是拒绝?你怎样能让孩子懂得感激而不一味要求?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
我也曾经拒绝满足孩子们的超额要求,但是,我会花费很多心血,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拥有的,从爸爸妈妈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体会到爱的浑厚与深沉,爱的绵长与体贴。
3、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这不是对孩子放手不管、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相反,保持爱的距离,并不代表马放南山。我就是远隔千山万水也要跟他们分享心事。
不越俎代庖,不是撒手不管。相反,我们每个周末都召开家庭会议,一起晒晒太阳,聊聊烦恼,持家比做生意更需要用心经营。我退居二线,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愿景,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相反,我更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办事更要从孩子的前途和长远发展着想。我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探讨,并常常对孩子加以引导,诱发孩子进行思考。因此,三个孩子也拥有了好口才和判断能力,在脑海中形成“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以后要做……”,一步步实践下去,成功随之而来。
21世纪,孩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未来竞争,从小具备自信心、健全的思维模式,具备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管理事务的能力,将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就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未来。而这些能力的大敌就是溺爱的育儿方式。溺爱是种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相信这一点天下父母都有共识。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深陷在溺爱误区中的父母,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干将,自己正在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家长们,听我一句劝。你溺爱孩子一时,可能就会害孩子一世。等他迟迟不能自立,等他啃老啃成习惯,等他生存能力荒废,等你离开他的世界,等他再也啃不到白给的食物,他就会哭泣着说:“妈妈,我恨你!”那时候,你再也够不着他,你会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