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家庭教育关键陪伴、尊重还有什么)
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往往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一生的生命底色。
可以说,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中,一点也不为过。
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
0-6岁用心陪伴、6-12岁培养能力、12-18岁尊重孩子。
0-6岁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0-6岁,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孩子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是0-6岁这一阶段,而并不是大学阶段。”
因为,人类的智慧是在这个阶段形成,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发展并定型。
孩子6岁前,父母的爱与陪伴,不仅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是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
父母如果能抓住这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非常优秀。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曾说过:“所谓成功的父母,就是有时间从容地陪伴孩子。”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时时相伴孩子左右,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每天与孩子相处的短暂时刻,讲究方法,用高质量的陪伴,不缺席孩子的成长。
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下面两条建议,父母越早理解,孩子越早受益。
1、3岁前安全感的建立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予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
孩子出生后,虽然肉体已经与妈妈分离,但其精神上却依然是一个胚胎。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
他们通过父母的表情、神态、语言、反应,一点点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3岁前的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仍然与妈妈是一个共生体。
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
尤其是妈妈,如能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
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2、6岁前注重性格培养
孩子出生后的几年,是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父母的有效陪伴,不仅能让孩子建立一个好性格,若孩子的性格出现偏差,也能及时给予修正。
孩子到了3岁左右,其性格已经有所显露了。
因此,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非常重要,这个时期,很多事情的影响都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
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孩子若受到伤害、暴力以及其他的障碍,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出现某些偏离。
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形成的,那么在3-6岁可以治愈,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调试与修正最佳时期。
蒙台梭博士指出,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这个探索的高峰期是6岁前。
一旦他们的兴趣被吸引,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很专注地做完一个工作,再做下一个工作。
依靠兴趣的指引,达到专注工作的程度,孩子们身上那些消极的症状就会一个个地消失;
他们变得有秩序了,被动的、喜欢捣乱的孩子变成了喜欢协助他人的人了。
所以,那些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消极性格,并非是孩子的本性,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是由不适宜的环境造成的。
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都会用心的陪伴孩子,发现孩子的性格出现偏离,就会及时给予修正。
无论从家庭环境上,还是教育方式上,教育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育儿经。
所以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
6-12岁
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一个孩子最好的生活状态,不是只沉迷在书海之中,而是书香伴着烟火气。
既懂得读书学习,自律以正身,书香能致远;又懂生活的情趣,感恩父母的付出,烟火气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好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最高贵的气质,就是书香之气;
一个人最高级的仪式感,就是烟火之气;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才是生活最美的样子。而孩子能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不断进行熏陶。
6-12岁的孩子,是父母培养良好习惯和素质能力非常重要的时期。
因此,父母要格外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12岁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两个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1、生活习惯。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到,“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朋友圈刷屏的“神仙孩子” – 蒋耀,16岁考上清华,24岁博士毕业,简直太牛了。
这个少年,不仅学习习惯好,自理能力也强。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学习,不仅如此还主动做家务,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人民日报》也曾经撰文详细列举孩子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并指出做家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纵观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着父母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好习惯,不仅爱学习,还懂得做家务,自理能力更是不用父母操心。
2、学习习惯。
2022年新课标发布了,这是最近十年内最大的教育事件。
这次新课标变化的内容很多,最引人注意的是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的重中之重。
这就要求孩子们更要广泛涉猎读书,书读得越多,孩子所看到的世界就越广阔。
那些看过的故事、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就像一颗种子,会在孩子的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不断提升他的认知。
对于绝大数孩子来说,读书、学习仍然是改变命运,提升个人价值,乃至逆转家庭贫困最好的途径。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关键,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12-18岁
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去飞翔
人,不论年龄大小,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都是渴望着大家思想和感情上平等的交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复制品。
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迫孩子。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和自省,明白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被我们尊重”等道理。
不过,你真的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吗?
尊重孩子的第一要点,首先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句话说,孩子是用父母待他的方式在对待世界。
深以为然!
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样子,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反应。孩子蛮不讲理的时候,恰恰是父母忽视了他的感受。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都能及时关注孩子的感受并共情和回应,还用担心孩子不通情达理吗?
尊重的第二要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表示,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阶段性特点,其中0-6岁和12-18岁阶段的孩子,他们在情绪和心理上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
在上图中被标为红色,代表了这两个阶段中孩子在生理、心理上不稳定的变动和发展,这种巨变甚至可以和化茧成蝶的蜕变类比。
6岁前的孩子,动不动就哭闹、耍赖、不听管教;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有逆反心理,这都跟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处于极不稳定阶段有关。
所以,当孩子到了12-18岁这个年龄段,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改正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对再对孩子进行吼叫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记住: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年。
千万不要期望等着孩子长大了,再去管教、再去弥补,那个时候为时已晚。
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在这三个阶段做好父母的角色:0-6岁陪伴、6-12岁教练、12-18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