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10岁左右怎么教育,不听话,叛逆(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打骂十到十八岁的叛逆期)
2020春节,疫情袭来。孩子们和爸妈们,都在家呆了至少2个月。在家蹲的时间里,谁都憋得慌,何况是喜欢跑跳的神兽们。敢问一句:家长们,这个漫长的寒假里,你吼过孩子吗,骂过孩子吗?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为什么,家长一难受,孩子就容易被骂?
曾经以为,这是老一辈总是骂我们而已,手段熟悉,不用动脑。
其实不然,骂孩子的背后,全是责备的心理学原因:表达不满,让孩子内疚、痛苦,家长希望孩子就此能顺从家长。这是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在《赞扬与责备》一书第3章中给出的答案。
特丽?阿普特,通过30余年的人际关系研究,写成了《赞扬与责备》。她写书的过程,正好两个孩子上中学,她和丈夫、和同事难免有摩擦。如何解决,因为责备或者不合适的赞扬,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却正好为本书做了更多的实例验证。
一看到心理学家,家里也有那么多沟通的问题。其实,我心里也是暗爽了一下子。不过,学会解决问题,才更重要。来看这篇文章的父母,你会是下面两种父母吗?
一、2种典型中国式父母
2018年,13岁男孩小张,离家出走。几乎所有的知情人都尽全力力寻找,没找到。最后男孩的尸体,在离家不远处的一栋废楼下被发现。
从寻子信上看,如果平时小张犯错的话,男孩的父母会骂,还可能也会被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老观念不但对孩子失效,严重的还会让父母失子!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犯错。对待犯错的孩子,除了打骂之外,还有一种是“高压+溺爱”。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父母二人中一个当好人,一个当坏人。
曾经的叛逆少年小王,说:小时候我恨爸爸,可我现在更恨妈妈!
小时候,小王妈妈允许小王做任何事情。上初中,小王踢球踢碎玻璃,他爸让他用零花钱赔偿,结果他妈转身又偷偷给他零花钱。上高中,小王假装生病问家里要钱,他爸要亲戚陪着去,他妈只要听说小王病了就把钱转给了他。至此之后小王三天两头装病骗钱。钱来的太容易了,小王养成了不珍惜的习惯。求职也不顺利,小王回家当啃老族。小王说,以前觉得爸爸严格对他不好,现在才明白惯子才如杀子。
从小王的例子看,要想让孩子最终独立,18岁之前的高压+溺爱,也行不通。
打骂不可取,高压溺爱也效果不好。青春期的孩子,哪怕叛逆,也就只能 “任其自由发展”了?除去打骂、高压、溺爱,还有没有第3总方式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很多书和讲座,包括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讲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书,大多都在教家长如何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实际上,自己面临中年危机的父母,要想逆转孩子的叛逆,还需要梳理和高效管理,父母本人的其他密切的人际关系。
《赞扬与责备》一书中,既有和叛逆期孩子的沟通,孩子和朋友间的关系,以及社交网络对孩子们的影响,等经常出现的内容。本书还包括了,亲子关系外,我们家长的其他紧密人际关系:和配偶的、和同事的,这几种关系,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亲子关系。本文限于篇幅,主要讲一讲孩子为什么叛逆,我们家长又可以做点什么,才能帮助孩子平安度过青春期,顺利初中毕业,考入高中,进入大学。
二、孩子成长:每个都是一艘,研制中的宇宙飞船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前苏联教育学家 霍姆林斯基
人是群居动物,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最初的人类,如果没有群体,那只能面临被野兽吃掉或者饿死的境地。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减少,对社交的必须性和需要却增加,大脑进化出越来越复杂的“社交脑”。这就是群居带来变化之一。
- 1、人类社交难度,越来越大
婴儿出生时,只有成人脑容量的1/4,几乎拥有了一整套脑细胞。随着年龄和社交的增加,人的脑容量增加到出生时的3倍多,多出部分都是复杂神经元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大部分是处理社交需要。
研究鸟类、昆虫等动物学家,也发现,只要独居的动物,选择群居,它的脑容量至少增加1/3。连蝗虫也不例外。
如果你赞成,现在青春期孩子的社交难度,高于我们小时候;那么他们现在的大脑,也正在经历比几十年前的我们,更复杂艰难的进化。
- 2、孩子叛逆,也因为激增的激素刺激
除了社交难度的增加带来的变化和压力,叛逆期的孩子自身也处于激素的巨大刺激中。著名育儿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告诉我们:男孩在 11~13 岁这段时间内,睾丸激素含量开始再次急剧上升——会达到蹒跚学步时期的 8 倍。女孩进入青春期后,脑垂体才开始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最终形成周期性生理期。
其他的激素,也有不少,也在时不时分阶段,给孩子带来各种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变化,他们一边享受着长大,一边为未知的变化恐惧。
- 3、目前的社交网络,过度简化社交
抖音也好,微信也罢,QQ也是,基本表达的态度只有:赞、评论、转发,很有限的几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比这3种复杂多了。都不属于这3种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默默划走,并不能完全解决。和孩子自己无关的还好一点,有关的呢?是不是可能就自己默默承受了?
孩子在朋友圈发表,一张精心准备的照片,可能被朋友恶搞:实在是太难看了。不管评论的朋友是什么关系,孩子能心如止水吗?如果能,孩子发表在社交网络上,是为了什么呢?他们不就是为了得到赞扬吗?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并被认同、被赞扬。何况是,社交动物的叛逆期孩子。他们的心里,满是社交,尤其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关注,就更希望从社交中得到关注了。
别看孩子们的个头在青春期猛长,但是他们的心理却还在慢慢长大。就像高油高脂肪的饮食,热量很高,现在人只能慢慢少吃一样。早期人类运动量大,能吃饱的机会很少,所以有饱餐高油高脂肪的机会肯定不放过。而现在的人类早已不需要那么多的热量,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吃油炸食品、甜点等高油高脂肪。很多人都觉得,一看到这些食品,总是忍不住要吃。人类大脑控制饮食的部分进化够慢。
三、父母升级:为宇宙飞船准备发射架
既然青春叛逆的孩子,就像一搜正在研发的宇宙飞船。那么,当家长的,请尽力准备好发射架:为他保驾护航,顺利过渡到成人。其实,此时的家长,可以做的比小时候少了。不过,还是可以参考以下3条。
- 1、身教第一:先不双标
“怎么又玩手机?”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一边玩手机一边说孩子。
“作业还没有做完?赶快写作业去!”父母说孩子,还忘了今天的衣服还没戏。
“起来动一动,别和土豆一样窝在沙发里!”父母一边训斥孩子,自己也坐进了沙发。
……
有没有感觉,上面的几种父母做人双标啊。对待孩子严格要求,对待自己宽宏大量。这样的言行不一,只会加剧孩子对你的不信任,甚至轻视:你说的,你自己都不做!我要怎么相信你说的是对的?是对的,你怎么不做呢?……
孩子上高中的金姐,要考中级会计证,必须看书复习。于是,她晚饭后,再次拿起书本。一天两天,天天如此。没想到,一周以后,金姐发现:孩子自己去学习了。以前要三催四请,现在自己能把作业做完了,还比以前快了半小时,正确率也高了。金姐说,孩子能自主学习,比她自己已经拿到中级会计,还要高兴,那表情仿佛是看到了孩子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不信你们可以试试,哪天你们也捧着一本《三国演义》看,没准孩子们会和你们抢书看。”现在的孩子,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比较多,可以问问孩子,或者直接去书店看看。
- 2、言传其次:管住嘴
想必大家听过一句话: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打骂或者高压溺爱的父母,高情商此刻都不在线,所以说出的话,只有责备。
开头,寻找小张同学的那封信中有“你忍心让爸爸妈妈因为你而担心到身体生病吗?”你觉得这是会说话吗?这是情商高吗?孩子都离家出走了,还在给孩子压力:我们生病,都是因为你离家出走。
如果删减掉那些给孩子压力的句子,只留下:“亲爱的儿子,你快回家吧。好孩子,家人都在等你回家。”大家说,这样会不会好很多?
叛逆期的孩子,本来就需要你的特别关注。你还在一味说自己如何或者其他家人如何。孩子没有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他只会延续以前的想法:我不重要,成绩比我重要。所以,对有逆反的孩子,平时多用眼睛关注,有情况再温和的问一两句。如果孩子不耐烦,那第二天再问。千万不要扯“我都是为了你,当父母太累了”,这种关注点都在父母自己身上的话。
如果孩子想说,那就平心静气得说。当父母听完孩子的,再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确实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家长要帮忙,毕竟是监护人啊!
3、和另一半:找一致
每次期末考试前后,都会有这样的段子出现——小亮问小明:今天发成绩,你考的不好。晚上男子单打、女子单打还是混合双打?
其实,这种爸妈还是相对一致的,孩子知道考不好,那肯定是惨惨惨。孩子知道家长的期待一致,就不会想着从任何一方哪里去寻求庇护。
开头第二个例子中,啃老族小王,爸妈就不一致。爸爸严格,妈妈溺爱。这种情况下,爸爸严格要求,在当时都起不到管教的作用。孩子长大了,出事或者不能独立,才发现父母观念不一致,孩子只会怪父母害了自己。
如果因为夫妻双方不一致,而导致孩子在犯错时,可以讨好一方,从而逃脱惩罚甚至得到奖励,那么孩子就会一错再错:反正有人护着我,怕什么!
和另一半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可以查看《赞扬与责备》的第6章《最亲密的评判:伴侣间的赞扬与责备》。
如果你差不多35-50岁,正在为和孩子、或者爱人、或者同事之间的事情发愁,那么《赞扬与责备》应该可以给你启发。孩子不叛逆了,爱人贴心了,同事好处了,这大概就是中年人所向往的,幸福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