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是朋友(什么才算是朋友朗诵)
情感:夫妻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天,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好,那就是天要塌下来了,孩子哪有心思学习呢?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幸福婚姻,教子有方的直播课中,例出来幸福婚姻的10大要点,只要夫妻做到了,那就是一定是夫妻恩爱到老!
生活案例——
上了八年级,和我一起玩的四个朋友都打算不学习了,但我知道如果不学习,之后很少有未来。所以我想好好学,但我除了她们在班里很少有人玩了,我感到好孤独,而且她们也开始做一些坏学生做的事,她们还觉得那样很酷,有时对我说话还带有一些讽刺的感觉,讽刺我要当一个听老师话的学生,觉得我是不敢当坏学生罢了。可是我是真的想好好学习呀,我们班的学习风气也很差,老师教的也不是很好,我也感觉我和她们越来越玩不到一起去了,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我以前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闺蜜,和她能玩得特别好,一起学习,一起嬉闹,可是后来她调班了,之后我也就越来越迷茫了。我现在好像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了,我的三观好像也搞不清楚了,我该怎么办啊?!
明镜解析……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同时,朋友的定义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只要能给自己带来轻松、愉悦、尊重、满足、积极和正向的朋友,至少是可以算得上正能量朋友了,而其他的朋友只能算是认识而已,因为三观不同,怎么可能有更多的交集和共处的,也就谈不上什么交心了,既然交心都无法做到,为什么还要强迫和他们在一起呢?又怎么能谈得上朋友呢?
当发现对方的为人处世出现一些跟自己的价值观有冲突的情况时,无论好坏对错,只要无法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那就选择退出,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如果继续待下去也只能是耗尽自己的激情和热情,甚至是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那么,一个人把自己搭进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这就是标准,就是规则,也是界限。这是本能的反应,是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反应和状态,因此,能有这份觉察力的时候,最好是停下来谨慎选择接下来要做的决定,这是自我意识在帮助我们避免后悔和糊涂的信号。
只有自我保护不受外界影响的时候,才能分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排斥的。这也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且是核心部分。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容易选择困难,也会形成选择障碍的习惯,其实就是想要两全其美的效果,这也是一种贪心的显现。两全其美的效果不是没有,但也是相对存在的,因为事物的存在性根本是两面的,不可能只要一面而不要另一面,就像有的人只想要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一样。失败是成功之母,嫌弃“母亲”的人怎么能成功呢?那份成功又怎么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呢?所以,都是相对而生的。这里就要说到案主的选择了,自己只是需要找到朋友而已,现在的朋友从描述中也能发现是不合适的了,那就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好了,而这些人可以敬而远之,保持一定距离,也不用绝交,因为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时需要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思考:我为什么需要他们?
在自我问答的思索中,答案往往会自然呈现的。环境虽然可以影响人,但也可以被人所利用,尤其是学生时代,有的孩子只能听从父母和师长的教导,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想什么,好像每天除了考分及为了考分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之外,一切情感的部分都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情感恰恰是在青春期最值得探索的部分,情绪管理也是这个部分中最重要的一项,一个人的情绪失常、紊乱,直接影响的就是人际关系,其次才是心智思维,最后就是身心健康了。不出现是最好的,但是只要出现就不能忽略,案主的心声是需要父母和老师关注的,同时,也需要自己独立思维协作!
总结,青春期的友情容易“意气用事”,此时的情感模式还没有完善,简单地说就是凭感觉(感性)选择朋友,谁对自己好谁就是朋友,而不会太注重理智分析(理性)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容易“交友不慎”,这个时期的孩子责任心也是比较薄弱的,而且更容易受力比多和多巴胺的影响,心智模式不成熟的孩子就会任性而为,也是正常的,而父母能做的缺失在孩子愿意沟通的时候反馈及时,并给予足够的陪伴,而不是说教,这只是一个过程,父母如果把孩子推出去了,那么,孩子任何行为都是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