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毁了孩子(教育把孩子被毁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郭继承老师曾例举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一个刚上初二的大高个儿男生在受到女老师批评后,竟追着女老师打,女老师一时害怕躲到了办公室锁上了门。
这一情景引来了校长和学校领导,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不能开除学生,学校只好叫到家长把孩子接回家教育。
结果这对父母的做法令人惊讶,夫妻俩开着专车,隆重地迎接儿子,嘘寒问暖,仿佛不是来教育孩子的,而是来祝贺孩子的,再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这个学校最大的麻烦。
当孩子做了不对的事情,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最重要的,这对父母的做法实际上这就是在告诉孩子:打老师无伤大雅,即使打了老师父母也会对自己好。
这个孩子今后很可能会怎样呢?在学校一不开心,一不想学习就打老师,这样一来就可以被送回家吃喝玩乐,父母把饭都做好了,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多好多享受 。
很多时候,学校的教育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能决定孩子命运的是家长的教育,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三观的走向,而毁掉孩子的往往是父母,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他的三大理论之一:社会观察理论(Social observation theory)。
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班杜拉在这个理论中解释道:
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简单说,社会观察理论就是孩子向重要人物(父母 )模仿并形成自己社会规则的学习理论。
社会观察理论主要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注意阶段是孩子模仿父母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无意识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哪些行为特征最容易影响孩子呢?
第一:简单、流行的行为容易被模仿,第二: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容易被模仿,第三:行为结果被奖励的容易被模仿。
这个打女老师的男孩往后再犯,成为问题孩子就属于第三类,因为他打女老师的行为不但没有被批评,反而被奖励了:被父母隆重地接回家,像皇帝一样好生伺候着,那么男孩下次就还可能进行这类暴力行为。
像日常中爸爸的口头禅,走路姿势、不良抽烟姿势习惯、晚睡等熬夜,都能引起孩子强烈的注意,这就属于典型的第一种:
简单、流行的行为,第二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容易被模仿,能够很好地解释暴力的家庭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几乎都有暴力倾向,无论是语言暴力还是行为暴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渗入到他们的潜意识当中
而在保持和复制的过程中,也就是模仿学习过程中,孩子还受自身和外界影响,比如孩子自身的特征能力,人格特点、本身的信息加工能力、情绪唤醒水平、知觉定势等,如低自尊、依赖性强的人更容易去模仿别人。
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被放纵溺爱的孩子很容易学坏,因为他们本质上低自尊、依赖性又强,就容易受到不良外界的影响,其次是外界影响,通常指被模仿者(榜样)的特征。
那些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敬、能力较强的人或者说与孩子有相似之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的人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成为其模仿的对象。
最后的过程动机,孩子在模仿父母后通常会得到反馈,比如模仿妈妈做家务就会受到奖励,这种奖励就会成为孩子下次继续行动的动机来源,我们把这种动机分为三种:
- 直接强化(Direct reinforcement)
- 自我强化(Self reinforcement)
- 替代强化(Substitution reinforcement)
所谓直接强化(外部强化)即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而受到强化。比如打老师的男孩体验到的行为后果为:好生伺候,皇帝般的对待,那么孩子再次打人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第二种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比如孩子看到偶像爱豆努力考上了著名大学,未来一片光明,那么孩子也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动机。
第三种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亲子模仿行为:
1、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父母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夫妻间出现争执了,父母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
这样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慢慢学会挑别人刺的毛病,习惯把事情推脱到外人身上,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
2、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
很多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结果自己做事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孩子看着父母都做不到,自己自然也不愿意去做,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
3、不爱运动
这应该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
很多男人有了女儿后,嘴上一直强调男女平等,结果真正到实践的时候就怂了,比如每天的做家务环节,父亲一懒,锅碗瓢盆瞬间堆成小山,女儿看到后自然也不愿意解决,长久以往养成了孩子慵懒的特征,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下次父母在孩子尝试一件新事后,一定记得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反馈,而自己平时也要严于律己,做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样。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