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时孩子总在埋头玩手机,你觉得有问题吗?(聚会时孩子总在埋头玩手机,你觉得有问题吗)
【聊爸-詹晶明】
吃饭聚会,总有一些朋友会带孩子一起来参加,可是孩子十有八九都是低头族——在玩手机,莫不声响,反而总是长辈见到晚辈先打招呼,问候晚辈的近况,关心晚辈的生活、学习或者身体状况。
好像近些年来,这样的情况已经是越来越正常了,大家也都开始习惯、接受了。宽容的长辈们虽然都很开心,也不介意,但是孩子们以后怎么办?他们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会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懂得尊重他人,熟悉社交礼仪吗?
如今的生活,大家都很崇尚回归大自然,吃蔬果饭食都讲究要个绿色有机,自然生长的,孩子的教育,似乎也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影响——让孩子自然的成长,让孩子自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与自己独立的相处——就是“绿色教育”——这是一个多么华丽的理由呀!
可是,我总是很难想明白——我们的农作物从无公害的基本生长要求,到绿色食品等级,再到有机食品等级,其实是管理要求得越来越高,而不是农业的技术越来越低,越来越疏于管理的过程哦。
那为什么“绿色教育”就是放松孩子的教育,放任孩子的自我,放养孩子的习性呢?为什么孩子的礼仪教育,就成了束缚孩子个性的陈旧俗套呢?
儿子今年圣诞回来,给我分享了他在英国教一个印度小学生弹琴的感受,说:“那孩子的家庭,让我觉得他们可能是印度的圣贤家族,非常的有礼貌,而且言行很严谨。”
儿子告诉我说:“每次那孩子来上课,你会感觉到,这是他们家里非常重要的事情,妈妈都会带着他的妹妹一起来,而且是着装很精心,很整齐,他爸爸也会尽量一起,如果因为事情很忙,那最终也会在下课前赶到。
“按照英国教琴的习惯,学生的父母是不能进琴房一起听课的,所以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妹妹都在琴房外面等候,他们很安静。
“每次我们进琴房前,孩子父母都会给我先交代一下孩子在家练琴的情况,比如一次他们用很抱歉的口吻跟我说,最近这几天孩子功课太多,练琴的时间很不够,每天只有几分钟。所以,孩子今天来上课会表现不好,他们很抱歉,也很难过,希望老师能够原谅。
“每次我们从琴房出来,孩子父母都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新学习了些什么,回家陪孩子训练要注意哪些地方和内容,他们很仔细,很认真,很诚恳,也很谦和。每次都一定要我先离开,他们才走出学校的音乐大楼。
“从这个印度孩子的言行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习惯,是他们家族里的一种生活方式,非常的自然,而且完全不影响他性格的活波和贪玩童心,好动好胜的男孩子天性。
“比如前面说的孩子练琴不够,我没有正面去批评他,而是在课程之后,给他弹了好几段非常活泼,充满童趣的小曲子,他很快就被吸引了,然后我就告诉他,这是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弹的,并告诉他也能做到!孩子非常开心,非常激动,不停的问‘是真的吗?’,我很很肯定地告诉他,而且还说,只要你每天再加十分钟的练习就可以了。
“我问他,几点钟睡觉,如果在睡觉前加练十分钟,也就是晚睡十分钟,会不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起床,他摇头说不会的。我就告诉他,如果他每天能加用这十分钟练琴,他就一定能做到刚才我做到的样子,弹得那么好。孩子很快就接受了,之后,他妈妈说,孩子现在每天都能用足够的时间练琴了,很谢谢我。”
我听着儿子零零散散地聊天,就能很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印度孩子的家庭教养是很美好的,孩子会有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出行,沟通,学习,办事,睡觉等都有相对稳定的规矩和礼仪,而且这些规矩和礼仪,是从爸爸妈妈,甚至祖辈们的日常言行中学习到的,同时,他的妹妹也开始从每次的陪伴出行中,看到和学习了这些为人处世的生活方式。
我又记起我小时候,每次家里来客人了,我奶奶,或者我爸爸都会很大声地跟我们说——
叔叔,阿姨来了,快起来给叔叔阿姨问个好。
于是,我们兄弟几个都必须放下手中事情,包括写作业,读书什么的都要停下来,起身(不可以坐着与客人打招呼),来到家里客人的面前,问好。并要等到回应完大人们的询问、赞赏之后,我们才可以离开,回去继续之前的事情,离开时,还一定要给客人们说一声:“谢谢叔叔阿姨,您先坐,我回去写作业了。”
这是我们从小就被要求的礼仪,没有道理可说,我奶奶和爸爸都很强调,这是做人的基本规则,无论以后自己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是想做个好人,做个有出息的人,做个受人尊敬的人都必须从小这么做起。
后来读了《弟子规》,就更加坚定了这样的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而且礼貌礼仪规则不教,孩子是不可能会的。《弟子规》中说——
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优待,百步余
过,过去,走了;优,同“犹”,依然,仍然;待,等待,远远地看着。过优待,百步余——意思是目送客人,要等到客人走出了自己的视线,才可回转回去,这目送的过程就是对客人的感激之心,对客人的祝福之心。
虽然从字面上来解读,这几句话有些过时了,但是句子里的意境,却依然充满了对长辈的恭敬和为人处世的谦和礼仪。
难道这样的礼仪,在我们现代社会就真的过时了,不需要了吗?这样的恭敬心,现在文明已经要遗弃它们了吗?或者,你作为长辈,你不喜欢晚辈们这样的恭谦言行了?
我觉得无论这个社会的科技发展到怎样的先进地步,无论社会的文明时尚有了怎样的更迭与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谦和与礼让是不能少的,长幼之间的秩序是不能变的,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是不可以没有的!
本文一开始的那个让我们熟悉的画面,对照《弟子规》的圣人之训,真的是让人汗颜呀!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只看到孩子的智商,还要多注重孩子情商,尤其是对孩子的品性教育哦!
这份恭敬心,这份礼仪规则不仅仅在中国古代圣贤中流传,它也同样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得以传扬,谁拥有它,谁就会得到更多尊敬和资源,谁也会更能获得生活的自由和精彩!我们真的不能再为孩子的无礼行为找理由了!
孩子长大了,懂得害羞了,不喜欢与人打招呼了
孩子不爱说话,其实内心还是很善良,很热情的
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了,随他吧,他们这代人觉得越随意越真诚,越真实一些吧
孩子现在都很有自己的主见,他们看问题很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错,不拘小节也算是现代简约文明的进步,不必那么做作繁杂了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我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总该有个不足的地方吧
不是有礼貌,懂礼仪的人,就一定好的,很多看起来衣冠楚楚的人依然心黑无耻,所以礼不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等等这些理由,都不能成为理由呀,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仔细思考,请认真理解呀!礼,是恭敬心,不是道貌岸然的外表,更不是假惺惺的形式主义!警惕,再警惕呀!
礼字,示字旁,即:上两横,上短下长为“上”(上长下短为“下”);下面三竖线。因此,古代有解释“示”为——上天垂像,即大自然的现象。
礼字的最古老写法,没有“示”旁,为——
鼎礼之势。非常形象,表达的是倾力而敬的奉献之意。所以,礼就是完全的恭敬心之意。在我国传统文化“五行”中,礼,属金,主收获,礼贵如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