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人对全人类的最伟大的贡献。而造纸术的发明,则直接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历程。
一、造纸技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的发明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早在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4年-前50年),我国就掌握了造纸技术。到了东汉和帝时期(公元89-105年),时任尚方令的蔡伦,则将造纸工艺技术加以改革,采用廉价的原料用来造纸,实现了造纸业的规模化生产,从而加速了文化的普及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蔡伦的划时代贡献,一直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1978年,美国作家麦克·哈特用他和他的父亲用几十年时间搜集的材料,写成《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和孔子一样,同世界几千年来的顶级人物一起,名列其中,作者对排名第七的蔡伦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
蔡伦是东汉时的一个宦官,因久侍宫卫,功劳卓著,在汉和帝时被封为龙亭侯。不幸的是,在随后的宫廷斗争中,被迫服毒自杀,一代天才的发明家就这样结束了一生。死后被葬在他的封地龙亭——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今湖南耒阳)。十几岁时入宫,为小黄门,在汉和帝时,任中常侍,是皇帝的近侍之臣,经常参与宫廷事务。《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说蔡伦有才能,有学问,为人诚实,办事严谨。还多次敢于冒犯皇上,纠正皇上的过失,颇有辅弼大臣的风范。于是汉和帝又提升他为尚方令。命他监作秘剑和各种器械,在他的监管下,这些器物都制作得工艺精湛,结构严密,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就在蔡伦任尚方令的时候,他开始了对造纸原材料和造纸工艺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北宋学者陈槱在他的《负暄野录》中就持这种见解:“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据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都证明无论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遗址掘得的西汉麻纸,还是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西汉古墓中出土的灞桥纸,都早于蔡伦的发明。当然,这些纸比较粗糙,不适宜书写,只作为包装材料和卫生纸用。前者在《汉书•孝成赵皇后》有记载:“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后者因为难以启齿,不见录于史籍,但实际应用却不能排除。加之原料缺乏,极难普及,所以,当时作为文字的载体,仍然普遍使用着昂贵的绢帛和笨重的竹简。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把廉价的树皮、破布、麻绳头、旧鱼网等作原料,同时改进了造纸的工艺流程,凭借着国家雄厚财力和人力的支持,监制并生产了一批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献给朝廷,得到了皇帝的嘉许。蔡伦的发明,扩大了原料的来源,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范围也扩大了,从中原的河洛地区,到边远的新疆、甘肃、内蒙等地,不仅达官贵人使用,而且在民间也广泛地使用起来,世称“蔡侯纸”。从此,我国的造纸术也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1974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武威出土了旱滩坡纸,时代比蔡侯纸晚了几十年。这种纸的原料也是麻类植物纤维,纸纹细腻,表面均匀、平滑,同现代机制原稿纸的质量差不多,完全可以用来书写或绘画,这很可能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推广开来的一种纸张。
二、正是由于蔡伦的杰出贡献,使纸这种最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很快就取代了帛、简,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到了魏晋时期,我国的造纸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原料范围扩大了,不仅有麻、楮,还有桑皮、藤皮;机械设备改进了,增加了可以反复使用的帘床纸模,提高了工作效率;工艺流程强化了,加强了碱液蒸煮和机械舂捣的程序,从而,把造纸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各种用途的色纸、涂布纸和施胶纸,这些纸匀细、洁白、平滑,被人形容为“妍妙辉光”、“精美绝伦”,为中国古代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大约在这个时期,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南方的越南和东方的朝鲜。
- 到了唐朝,造纸技术更趋完善,纸的品种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造纸的工厂遍及全国。据记载,有位叫箫斌的人,善造纸,可用山西野麻和虢州土谷作原料,造出的纸五色光华,称为斑石纹纸;女诗人薛涛,取成都百花潭水制成深红小彩笺,用以书写短诗,时称薛涛笺。另外还有专门用来包装茶叶的茶衫子纸、糊窗户纸和送葬用的冥纸。这时,随着灿烂的盛唐文化的辉光四射,造纸术也经朝鲜东传到了日本。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朝和大食国因石城(今哈萨克斯坦的塔什干)的领有权发生战争,数万人战死,许多人被俘,其中不乏善于造纸的工匠。于是,大食设立了造纸工场。这样,中国先进的造纸术便经过中亚传到阿拉伯的报达(伊拉克的巴格达)、大马色(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撒马尔汗(乌兹别克)等地。
-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造纸术又有巨大发展,所造的纸洁白光鲜,不易变色,一直保存至今的宋元字画,便是最好的见证。当时还出现了记述造纸工艺技术的专著,如《纸谱》、《纸笺谱》、《楮书》等。在这一期间,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也相继设立造纸厂;意大利和德国也紧随其后,建立了规模更大的纸厂。由于廉价纸在欧亚两大洲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羊皮纸和埃及的莎草纸等被彻底取代。为欧亚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欧洲后来蓬勃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中序:世界历史已经证明,在十八世纪以前的1500多年的历史中,我国的造纸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即使在现代的造纸工业领域里,其造纸的基本原理也并未脱离中国造纸术的窠臼。时至今日,世界人民不忘中国人民的贡献,也仍然铭记着蔡伦的首创之功。在法国中部城市安贝尔的市郊,还保留了一座中国式的造纸作坊,按照古老的操作程序生产纸张。作坊旁修建一座以蔡伦名字命名的“蔡伦馆”。馆内珍藏着中国早期的中文木刻板、中国书籍和绘画,全面地介绍了造纸术的发展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是蔡伦为中华民族赢得的骄傲和光荣。
三、蔡伦生平和所葬之处又如何?
蔡伦,作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受到朝野的极大尊敬,但是,他不幸被卷入一场宫廷斗争。
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蔡伦被掌握实权的邓太后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后又加封为长乐太仆,位列九卿,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在邓太后死后的当年,开始亲政的汉安帝却听信谗言,以诬陷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为口实,要办蔡伦的罪,并命令他从封地龙亭到中央的最高司法当局(廷尉)伏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身体,穿戴整齐,从从容容,喝毒药自尽!
蔡伦死后,究竟葬于什么地方?正史没有记载。但根据推测,作为一名被“国除”的宦官,他不可能舆机千里而归葬湖南故乡,所以他死于封地龙亭,也应该葬在封地龙亭。所以,以下的传说当是可信的:蔡伦的冤死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深切同情,众乡亲把他的遗体偷偷埋葬在荒郊野外,留下记号,每当清明,便举行“野祭”。一直到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朝廷迫于压力,为三十年前蒙冤的蔡伦平反。老百姓立即把埋葬蔡伦遗骸的地方公诸于世。当地官府随之筹集银两,为蔡伦修墓立碑,建立祠堂。
蔡伦墓园是一处布局严谨的建筑群。大门为一座三门石牌坊,古朴庄重。门前矗立一石制旗杆,高12米蛟螭盘绕,雕刻精湛。大门两侧,各有一头石狮,威武雄壮,傲视前方。进了大门,只见林荫夹道,古柏森森。走过青砖铺就的甬道,迎面是一座宏伟的大殿,殿内多有珍藏,历代的楹联、匾额,都寄托着后人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感戴。
大殿的后面是供奉着蔡伦神位的献殿。从两侧边门再向后走去,是一处异常清净的所在。院内生长着汉桂一株,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老枝新叶,盘根错节,依然生机盎然。院中,蔡伦的墓祠肃然,不断有中外人士前来凭吊。
墓冢的规格很高,呈复斗状,南北长30米,高7米,东西宽17米。周围由青砖砌筑。墓上遍植翠竹,一片蓊郁。
墓前立有二通石碑,右碑镌刻楷书“汉龙亭侯蔡公伦墓”,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秋,洋县知县崔象豫立;左碑镌刻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为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七月,洋县知县姚诚立。在墓冢的门上,有“蔡侯墓”三个遒劲的大字,乃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于佑任先生手书。
如今,在蔡伦的封地洋县,还留有当年的遗迹。在蔡伦墓的后面,有一池,叫明月池,传为蔡伦造纸使用的洗纸池;离墓地不远的纸坊乡,传为蔡伦的造纸处。有关专家们分析,估计在公元114年,蔡伦作为龙亭侯回到封地以后,曾经从事过大规模的造纸活动。
结语:近两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到这里瞻仰遗迹,缅怀先贤,许多人都留下了优美的诗词。其中尤以明末诗人徐乾健在拜谒蔡侯墓时写的一首诗最为感人,诗中写道:“策马龙亭日欲熏,江头遥见蔡侯坟。 汉封遗迹空怜在,青史香标世共闻。 漫拂鱼笺铭旧德,不烦竹简谢夫君。 频过多少千秋意,感慨依依望断云。”
备注:欢迎大家交流学习,一起探讨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也希望各位大咖多多关注,多多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