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在写自己姓氏的时候,笔下的“冒”字,看上去好象由“八二目”三个字合成的。冒辟疆为什么要把“冒”字写成“八二目”?有这样一个传说。
元朝末年,顺帝当位,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皇帝怕百姓造反,规定每七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每三户人家住一个官兵。这些官兵在百姓家里作威作福,为所欲为,百姓不但要轮流供养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享用,一举一动还要受他们的监视。因此,百姓恨之入骨,都把他们叫做“鞑子”。天长日久,百姓实在忍无可忍,大家密议,要在中秋节晚上把所有的鞑子杀光。
这时,在淮阴有做官的兄弟二人,他们是元世祖忽烈八王子所生,大的叫大木,小的叫二木,在当地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中秋节要杀鞑子的约号,暗中从月饼里传到淮阴以后,百姓们都摩拳擦掌,要把鞑子一举杀尽。但好心的人们不忍心加害大木和二木,就在中秋前三天给他们透了个风,让他们赶快逃命。
大木、二木得到消息,自知众怒难犯,只得匆匆收拾细软,落荒而逃,不久便逃到了如皋的东陈镇。这时杀鞑子的事已经平息,二木也在逃亡中染病身亡,大木就隐名在东陈住了下来。当地人不知他的底细,也就相安无事。后来,大木为了东陈是自己落脚再生之地,并怀念死去的二木,就改名东林。“东”为东陈,“林”是双木之意。
东林在如皋东陈定居后,不久就在当地娶妻成家,七年后生了个儿子。按当地习俗,孩子三朝那天该取个名字。可是,东林自己连姓都没有,要给儿子取名总得先给儿子按个姓氏。他搜肠刮肚,左思右想,感到十分为难。他想到自己是八王子所生,姓上应该有个“八”字才好,又想到弟弟二木,姓中最好也能把他写上去。可是,他在纸上左划右划,上拼下凑,绞尽脑汁,把眼睛写花了,“八二木”三个字,还是合不出一个字来,最后只得放下笔,仰天长叹。这时,他的夫人见他急得坐立不安,直揉眼睛,心疼地说:“瞧,你把双目都揉红了。”一句话提醒了东林:“木”与“目”是谐音,何不把“木”改用“目”试试。于是,他把“八二目”三个字上下一拼,正好合成一个“冒”字,就决定用“冒”来作为儿子的姓了。
从此,在如皋就出现了《百家姓》上所没有的冒姓。后来,冒氏家族在这里繁衍,姓冒的也就越来越多。因为冒辟疆也是他们的后代,所以,他在署名的时候,总爱把“冒”字写成象“八二目”的样子,以此纪念他的祖先。
节选自陈膺浩《龙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