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记心理
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糖丸儿:小绿你好,最近有件事情一直很困扰我,想起来就挺难受的。
小绿:是什么事情呢?能多告诉我一些吗?
糖丸儿:你也知道,我跟我的咨询师已经一起工作好几个月了,其实最开始我对Ta没有特别满意,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觉得Ta很不错,真想一直跟Ta咨询下去。心理咨询可以做一辈子吗,我们是不是总有一天得结束咨询?想到和咨询师会结束咨询,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每周见面,聊很多很深入的话题,也不能像朋友那样在想念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或说话,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好像这个人突然消失了一样,我就感觉很难受。
小绿:听上去糖丸儿对心理咨询是否可以做一辈子感到困惑,还对未来会跟咨询师结束咨询关系,再也不能见面而感到难过。当我们跟某个人建立一段安全且稳定的关系后,可能想要一直持续这种关系,对可能的分离感到难过,这是很正常的,咨询关系也是如此哦。下面我将邀请一位专业咨询师来解答一下糖丸儿的困惑。
小绿:正云咨询师你好,有糖丸儿提到已经跟咨询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见面,想到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结束这段关系,再也见不到咨询师,想念的时候也无法和咨询师联系或说话,好像这个人突然消失了一样,会感觉很难受。所以会有疑问能不能不要结束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做一辈子吗?
正云咨询师:咨访关系是一段专业关系,往往也是一段深度联结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有些糖丸儿来说,可能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想到这段关系会结束就会感到难受,甚至可能会产生不想结束,将心理咨询进行一辈子的想法,这些都是正常的。或许“做一辈子心理咨询”并非是咨询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探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和糖丸儿们的担忧是更重要的事情。
小绿:好像是这样的,那么糖丸儿们为什么会在咨询一段时间后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担忧呢?
正云咨询师:这是因为咨访关系是一段特殊的专业关系,在这段关系中,糖丸儿们体验到的是其Ta关系很难给予的,所以可能想长期拥有,不想跟咨询师分离,这些难得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咨询能提供给“真实的我”少有的安全表达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向Ta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想法时,得到的回应并不一定是我们期待的理解与接纳,反而常见一些类似于“你怎么能这么想”、“那你可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啊”这种评判式或问题解决式的回应,进而感受到不被接纳,甚至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应该这样想”;甚至有时对方会说“我也这样,我跟你说……”,便将话题引到Ta自己身上,阻碍我们继续倾诉表达。
而在心理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往往会在严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提供给糖丸儿们一个接纳、包容、不评判的安全空间。一方面完全聚焦于糖丸儿们自己的困扰;另一方面可以让糖丸儿们充分地表达情绪感受,通过认真倾听、及时共情、保持中立、不评判、不指责等方式,循序渐进引导糖丸儿们探索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明确内心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糖丸儿们发展应对困扰的策略。
2 有些“伤口”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扎”
在面对一些痛苦时,糖丸儿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遭遇:当你鼓起勇气去面对内心的痛苦,揭开伤疤向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求助时,尽管Ta们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有好的初衷,但却缺乏有效的方法,甚至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在伤口上撒盐”,导致二次伤害。因此,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之旅,不但要学习通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的技能实践,针对糖丸儿们某些特殊的咨询议题,还会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以确保可以帮助糖丸儿们“包扎伤口”,疗愈心灵。如果咨询师自身缺乏相应的能力,也会及时制止糖丸儿们自揭伤疤,或者转介其Ta能够给糖丸儿们提供支持的有效资源,尽可能降低造成潜在的伤害。
3 咨询师是成长中渴求但一直得不到的“理想父母”
有时候糖丸儿们对咨询师的复杂情绪并不一定是针对咨询师本人的,或许是来自过往经历中的一些体验。依恋理论认为,婴儿早期和其主要照料者(一般是父母)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依恋策略和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内容。依恋在咨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咨询中也容易发生移情,是指糖丸儿们把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等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对咨询师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这时,咨询师变成糖丸儿们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而如前文所述咨询中的安全空间,以及咨询师给予的无条件接纳与包容,都满足了糖丸儿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渴求却得不到的“理想父母”形象。
4 想通过一辈子的关系来避免分离的焦虑
糖丸儿们这种对与咨询师分离的恐惧感,一方面可能是想到分离,就唤醒了尘封在记忆中与重要Ta人分离时焦虑和恐惧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迁移到当下与咨询师的关系中,这种强烈的对分离的焦虑是可以跟咨询师进行深入探讨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这一段专业的咨询关系中,糖丸儿们亲身体验到了从其Ta关系中无法获得的表达空间、接纳包容和专业疗愈等方面,修正了在以往关系中重复出现的不良体验,例如被指责,被要求改正等等。因此,不想分离,甚至产生将这种关系持续一辈子的愿望也是正常的感受。
小绿:正云咨询师,我现在理解为什么有些糖丸儿不想结束咨询了,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大部分糖丸儿往往还是要与咨询师结束咨询,那么糖丸儿们该如何应对与咨询师的分离呢?
正云咨询师:是的小绿,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外,从糖丸儿们的长远福祉考量,心理咨询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协助Ta们可以逐渐走出咨询室,并最终放下咨询这根“拐棍”,独立往前走。具体而言,糖丸儿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应对与咨询师的分离。
1 与咨询师直接探讨分离方面的担忧
在与咨询师工作过程中,糖丸儿们内心的困扰和担忧都可以直接跟咨询师进行探讨,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摊在台面上,这种坦诚的交流,意味着咨询师可以进一步了解你,并与你一同面对,一起解决。此外,这个过程何尝不是另外一种“修正性体验”(即咨询师提供给糖丸儿一个不同于Ta人的反应方式,提供一种新的、稳定一致的真诚、接纳和尊重的体验),一方面这是一个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感受的过程;另一方面你会发现真实的感受也是可以直接表达的,也是可以被接纳的,对面的人是接住的。通过一次次的强化这些“修正性体验”,糖丸儿们内心会更具安全感和稳定感。
2 分离不意味着关系的消失和终结
一方面,即使糖丸儿们与咨询师结束咨询关系,过往一起探讨的内容和咨询过程中的感受也已经牢牢刻在心里,从那段安全又稳定的咨访关系中获得的情感能量也已内化于心。所以形式上的分离,并不意味着关系的完全消失和终结。
另一方面,在一段咨询关系结束后也并非全然不能与咨询师联系。糖丸儿们可以尝试询问咨询师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或邮箱,约定在以后当你遇到困扰想再次咨询时,如何可以联系到咨询师,以及在想念时是否可以发邮件告知近况等。因为每个咨询师工作流派和风格不同,咨询师可能会告知,也可能不会告知,糖丸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表达和处理的方式,而且即使以后联系不到原咨询师,还可以寻求其Ta专业咨询师的帮助。
3 学会“分离”,成长为自己的“咨询师”
分离,是我们每个人这一生的必修课,我们害怕分离,往往将分离视为灾难,是因为认为自己无法独立生存下去。然而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已经面对了很多次的分离,例如各个学习阶段毕业、宠物离世、亲人故去等等。那么多分离我们都挺过来,不要忽视我们内心本就具备的应对分离的力量。
某种程度上讲,学会分离是走向成熟的开始,也是我们学会独立生存的基础。在与咨询师工作的过程中,咨询师提供阶段性的支持,帮助当下的你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提升应对困扰的能力与信心,糖丸儿们也可以尝试在内心种一个属于自己的“咨询师”,即使咨询关系告一段落,在咨询中获得的那些能量还是会继续支撑和陪伴着你。
4 发展人际关系支持系统
心理咨询是糖丸儿们在遇到困扰时诸多应对策略的其中一种。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其中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咨询师只能陪伴糖丸儿们一段旅程,很多事情只在咨询室中探讨其实是不够的,糖丸儿们还需要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将咨询室中的探索和领悟带到咨询室外一点一点实践,并最终形成更具良好适应性和功能性的支持系统和健康的关系模式。因此,糖丸儿们不止要在咨询室中建立关系,还要在生活中建立关系,广泛的与亲人、朋友和恋人等建立联结,构建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