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过《围城》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方鸿渐的鄙视憎恶,觉得他的懦弱无能让人厌恨,他的婚姻和生活之苦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再读这本书时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就像钱锺书在序中说的一样: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其实,方鸿渐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已,他有着普通人的善和恶,也有着普通人的单纯和傲娇,还有着普通人的惰性和弱性。
01有深层的善,也有小市民的恶
其实,和书中的很多人相比,方鸿渐是善良的,他的内心十分柔软细腻。
因为心软,方鸿渐始终狠不下心去拒绝苏文纨,更不去揭穿她利用赵辛楣来刺激自己的小伎俩。
因为善意,方鸿渐在旅途中一路照顾着陌生的孙柔嘉,在她生病的时候关怀伺候她,在她受委屈的时候尽可能地护着她。
因为怜悯,方鸿渐共情在外地打工的老乡,可怜大街上摆摊卖泥娃娃的老头子,借买泥娃娃的名义给老头施钱。
因为良知,方鸿渐将自己买假文凭的事情和盘托出,被唐晓芙质问后,更是发誓绝不再使用假文凭。
但同样,方鸿渐身上也有着小市民普遍拥有的恶。
当他发现自己因为良心受到指责而放弃的假学历,竟然被韩学愈面不改色地坚守住,还靠这个在三闾大学混得风生水起时,方鸿渐的嫉恨之心无处可藏。
当看到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的情侣时,方鸿渐开始嫌弃自己的未婚妻没文化、只会料理家事,而听到未婚妻病逝的消息,内心更是激荡不已,庆幸自己成了自由身。
当受到性感妖娆的鲍小姐勾引时,尽管心虚害羞,方鸿渐仍然奋不顾身地迎了上去,为自己的感情史抹上了消不掉的污迹。
因为柔嘉姑妈看不上自己,方鸿渐对柔嘉姑妈心生不满,曾恶毒地说柔嘉,你姑妈爱她的狗胜过爱你。
02有单纯的无知,也有普通人的爱面子冲动
读小说时会感慨方鸿渐的无知愚蠢,但是细细想来,很多细节都是普通的你我都曾有过的痴憨。
比如对家人的无条件信赖和维护,在和柔嘉结婚之前,方鸿渐始终觉得自己的家人都很好,一家子很和谐,但当他婚后回家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假象,他的两个弟媳妇背后竟然恶毒地编排人。
比如对人性认知的盲目浅薄,赵辛楣在孙柔嘉偷听他们说话时便告诉方鸿渐,柔嘉是一个厉害的人,方鸿渐却说赵辛楣敏感,直到之后一步步踏入柔嘉编织的温柔乡,方鸿渐才知道自己对柔嘉的认知多么浅薄。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很多事情都觉得方鸿渐太过莽撞,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够理性成熟,但是,生活里的你我他,谁人又不曾有过类似的冲动和傲娇呢?
面对前岳母处处想要控制自己的心思,方鸿渐羞愤之下直接拒绝了前岳父要给结算四个月薪水的好意,还梗着脖子说自己有钱,然后大踏步地走了出去,和周家再也不见,连二弟鹏图都埋怨大哥太傻,留着这门亲戚多好。
回到上海后,工作的报馆因为言辞激烈而收到恐吓信和相关部门的提醒,王主编因此而辞职,方鸿渐觉得自己是依靠着王主编进的报馆,应该与王主编共进退,所以在明知柔嘉会反对的情况下还是跟着辞了职。
由于不满柔嘉姑妈对自己的轻视,方鸿渐一直和姑妈赌气,即使没有工作无处立身,也不接受柔嘉姑妈给安排工作,还借口不做资本家走狗的走狗,让人啼笑皆非。
03有着平凡人的惰性,也有人本性里的懦弱
很多人评价方鸿渐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哥、不学无术的二流子,其实,这也是很多人身上共存的惰性在作怪,只不过方鸿渐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学业上,大学时方鸿渐读书就不专心,从社会学系转到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留学期间更是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所以最后不得不买个假文凭糊弄家人,这也为日后的很多不堪的经历埋下种子。
回国后,方鸿渐很自然地接受了前岳父的安排,在周家的银行里混起了日子,虽然口口声声说想要去公办大学教书,但却小富即安、混沌度日,从来没有考虑过精进本领、为自己的未来做一番谋划和准备,如果不是赵辛楣阴差阳错将他推荐到三闾大学,离开周家的方鸿渐就无力谋生。
而方鸿渐身上的懦弱,更是这个人物形象的最典型特征,可是,我们却总能隐约在他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面对高松年的临场变卦,李梅亭跑到高松年那里一通大闹,还跟学校谈条件得到补偿,而方鸿渐却被高松年一番话说的心虚,只能又羞又怒在宿舍闹着要辞职,而高松年一回拜便偃旗息鼓了。
在三闾大学教书的一年里,方鸿渐对高松年一肚子怨气,但直到最后,在自己不仅不能升级、连续聘都泡了汤的情况下,都没有勇气和高松年翻脸,觉得自己不能硬上,因而在步步衡量、次次退却中被高松年玩弄,最后羞愤离开,连个说法都没得到。
而拒绝苏文纨时更是让人着急,一直不好意思说,到最后不说不行的时候,只能在信里说,就算在电话里也只能用法语讲,这些神操作都让读者替他心急,感叹这就是个没有担当的大孩子。
04写在最后
读完小说,很多人对方鸿渐的感觉是恨铁不成钢,但或许正如钱钟书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写的不是英雄,而是人类,善恶兼备、美丑并存的普通人而已。
而我们虽然无须对号入座,但却可以由人及己,取之所长避之所短,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成长。
这或许也正是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