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典故名,出《汉书·艺文志》。指用砖块引出玉块的故事。汉班固《答宾主四问》之一:“故用抛砖引玉之技,而示诸君以广其道。”
抛砖引玉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相传,西汉初年,有位名叫王充的学者,在朝廷做博士官。他学识渊博,但个性直率,不太懂得交际礼仪,因此常受到同事的排挤和嘲笑。
有一次,王充在朝廷上论辩时,由于观点独特,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名叫张衡,是当时的文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张衡对王充的观点非常欣赏,便向王充提出了一些问题。王充由于不太善于交际,有些尴尬地应对着这些问题。
但是,张衡提出的问题却十分深奥,王充一时无法回答。于是,王充便想到了一个方法:用砖块引出玉块,来回答张衡的问题。
他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一块小砖和一个小玉块作为答案。张衡看到后,非常惊讶,认为王充的答案非常精彩,于是决定继续深入研究王充的思想。
后来,张衡的论文和观点成为了当时的经典,和王充的思想一样,成为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和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因此,“抛砖引玉”这个典故,也被用来比喻用简单的手段或方法,引出更为深刻或复杂的问题,或者启发别人去深入研究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