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不恭是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个词语。原文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个词语的意义是指君子们之间的交往,总是保持一种平和,不同的情绪和观点可以共存,不会相互冲突。而小人则不同,他们只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只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却不会为别人考虑。
在中国文化中,却之不恭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别是那些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只会接受别人的好处,却不会为自己争取的人。
然而,却之不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才华,有品德,有志向的人。他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保持一种平和,不同的情绪和观点可以共存。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不要只接受别人的好处,而应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不应该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却之不恭,成为一个有才华,有品德,有志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