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疾在腠理 汤熨之所及也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网民达到1.7亿人,其中约9%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迷茫的青春。一位来自北京的母亲李女士向我们诉说了她的辛酸经历:她的儿子小明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迷上了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逃课、逃学,与家人关系也变得紧张。最终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往专门的网瘾治疗机构进行干预。这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李女士一家的经历并非个案,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网瘾问题导致的家庭破裂案例超过5万起,青少年网瘾患者超过2400万人。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饱受折磨的家庭和迷失的青春。李女士告诉我们,小明从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变得叛逆冷漠,甚至开始逃课去网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最让人心痛的是,当李女士试图与儿子沟通时,得到的却是冷暴力和对抗。
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其本质是大脑在过度刺激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机制。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首席专家李明教授解释说:\”网络游戏中的即时反馈机制会引发多巴胺分泌,让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对网络的强迫性需求。\”李明指出,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和人格发展停滞。
这一现象值得每一个中国父母深思。著名教育学家张梅说:\”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预防而非补救。就像中医所讲的\’上医治未病\’,孩子的问题越早发现,解决起来就越容易。\”在她的研究中,90%以上的网瘾青少年都存在家庭沟通不畅的问题。张梅强调,作为父母,必须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当你的孩子开始长时间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这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接触到的案例中,那些在早期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的家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上海的心理咨询师王芳就曾帮助过一个类似的小明:12岁的小张原本深陷游戏无法自拔,但通过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调整,他在半年后完全摆脱了网瘾困扰,并重拾对学习的兴趣。王芳总结说:\”早发现、早干预是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关键。对于家长来说,与其等到孩子问题严重时才惊慌失措,不如现在就开始关注他们的行为变化。\”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榜样,父母更应该承担起预防的责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建议说:\”每个家长都应该建立一个\’网络使用契约\’,明确上网时间和内容,并以身作则共同遵守。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为家庭营造温馨的沟通氛围。\”